今后,各类人才机构在市民就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记者昨日从市人社局获悉,2013年,我市将集中力量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强“省会劳务协作圈”和跨地域劳务协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如今,全市就业导向已逐渐转为市场调节就业、群众自主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人力资源机构在老百姓求职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市已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5家,年平均举办招聘会1500多场,服务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实现就业超过10万人次,逐步把合肥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力资源要素集散地。
“2013年,我们把就业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新的一年,我市将全面提升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免费服务质量,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全部采用实名制,其中,重点培育和支持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建设发展,推进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打造一座区域性人力资源中心。
就业乃民生之本,2013~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对我市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该负责人说,未来,全市将对就业困难群体加强帮扶,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