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非公党建
南七街道:“三链融合”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发布时间:2024-12-11 信息来源:南七街道

83959dda337dd544bcdd1f5a8721a15.jpg

为进一步做好对“两企三新”群体的服务和关心关爱工作,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持续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功能通过延伸“阵地链”、优化“服务链”、激活“作用链”、“三链融合”大力推进骑手友好场景建设,绘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同心圆”。

延伸阵地链,打造暖“新”友好空间坚持“全覆盖+零距离”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实用型”目标,整合利用各行业便民服务场所,按照“1+1+N”的思路统筹街区、商户资源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空间。在海卉花市内建设1处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1个暖“新”党组织联盟以及矛盾就地化解点、民主议事厅、小哥积分银行、专属临时停车区、暖“新”商户“歇息角”、直播基地、理论课堂、阅读角N个友好场景同时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利用社区食堂医疗机构等服务资源以及街道“连心桥”系列党群驿站扩展16处暖“新”友好空间发布暖“新”服务地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骑手友好街区、骑手友好社区等场景在全街范围内全面提升、全面建成,构筑形成“量体裁衣”“具体而微”的骑手友好场景立体服务矩阵。

优化“服务链”,推出“新”友好举措依托暖“新”党建联盟,推动职能部门、驻区单位更多资源向“新”延伸。创新推出“10+X”服务模式,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爱心雨伞、应急药品等10项标准化服务和心理咨询、纠纷化解等“X”项个性化服务,构筑起“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暖心港湾”。依托海卉花市街区运营主体成立合肥海慧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定期把优质、鲜活、生动的党员教育资源“打包”送进阵地常态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面对面”交流,分类建立新业态群体用户需求,先后携手市场监管、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政策咨询、健康义诊、法律服务以及各类技能培训10余场服务新就业群体300余人。针对新就业形态劳资纠纷中维权难、多头跑、周期长等问题,创新“工会幸福驿站+司法所”联动纠纷化解机制,先后办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10余起。吸纳20家爱心餐饮商户推出“暖新折扣”,切实将温暖送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激活“作用链”,发挥暖“新”友好动能以骑手友好场景建设为契机,南七街道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灵活运用“协商议事会”让新就业群体与街区管理者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办细致具体的事,拉近彼此距离,先后在街区停车秩序维护、节日氛围营造等事项上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实现从“冷漠警惕”到“积极建言”的转变。选聘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担任“社区治理观察员”,组建新就业群体“花漾骑手团”服务队,开展城市治理“随手拍”、楼道垃圾“随手清”、共享单车“随手整”、安全隐患“随手报”等“微治理活动。同时设置积分兑换点,建立“问题发现—集中处理—结果反馈—积分激励”全流程管理机制,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主动向街道、社区报到,踊跃参与公益服务、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新模式,开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局面。截至目前,“花漾骑手团”拥有队员33人,选聘治理观察员12名,发起完成各类“微治理”6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