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建综合
​蜀山区:用好“五字诀” 做优党员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3-08-08 信息来源:


image.png

近年来,蜀山区围绕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用好“深”“优”“广”“新”“实”五字诀,建立“内涵—师资—阵地—载体—实效”闭环矩阵,做优党员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聚焦“深”强理论,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内涵。坚持把增强思想觉悟、理论素养、政治本领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硬杠杆”和必修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武装的核心地位。以区委党校主体班次、领导班子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党务工作者培训等为载体,按照“政治理论+党性锻炼+实用技术”模式,将党史教育、乡村振兴、能力作风建设、基层治理等纳入党员教育内容,举办党史学习专题培训班、青干班、乡科级进修班、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班等各类培训班90余个,累计培训党员13000余人次。

聚焦“优”建队伍,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围绕“外引智脑、内育名师”,依托在肥高校、省市党校资源,先后邀请理论专家100余人担任“特约辅导员”,同时从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先进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群体中遴选200余名专兼职讲师,持续强化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针对居民、非公企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不同类型党员,深挖基层能人资源,组建“井井有理”“企业家宣讲队”“妙语生花”等宣讲团队140余个,把抗战老兵、企业老总、思政老师等宣讲能人集中起来,用接地气、易接受的语言开展党员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学校。

聚焦“广”全覆盖,筑牢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发挥党校、社区治理学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充电站”“辐射源”作用,对照“特色示范类”党校建设标准持续推进区级党校分类建设,打造23个党校系统调研基地。针对老旧小区多、小街小巷多、老人占比大等情况,打造“小巷党建”“三走一送”等党建品牌,将“教室”搬到街头巷尾、学校课堂、小区广场、社区楼栋。统筹法治广场、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教育“微阵地”137个,确保党员教育阵地既贴近基层又覆盖全域。注重挖掘本地资源,建立红色口述史馆、“两弹一星”纪念展馆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基地12个,2万余人次在蜀山接受了红色主题教育。

聚焦“新”促融合,丰富党员教育培训载体。注重挖掘身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围绕疫情防控、防汛防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和任务摄制优质党员电教片100余部,既弘扬了主旋律,又传播了正能量。用好“共产党员”“远教终端站点”“学习强国”等平台,定期推送精品预告,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加大音视频等党员教育资源学习,利用党员碎片化时间,让党员教育随时随地可学可悟。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中心组”等制度的基础上,把“党课开讲啦”活动作为学习党的理论、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拍摄党课视频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方向入选中组部党员教育平台。

聚焦“实”重学用,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实效。将党员教育纳入党建工作定期督查考核制度中,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星级党支部创评、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明确各区属党委、纪检、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党建云平台”,抓好货车司机党员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井岗镇组建“红领蜀小二”服务团队,发扬“店小二”精神,进企业门、听企业言、解企业难。西园街道落实落细10项暖民心工程,组织辖区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办理“开门一件事”41件,持续推进“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创投项目,经验做法荣获2022年度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