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城市党建
南七街道“133”模式助力基层高效治理
发布时间:2021-07-22 信息来源:网站管理员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带头人问题、阵地问题、机制问题,积极探索新途径,形成“133”模式,让基层服务更有精度、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微信图片_20210722194616.jpg

 

  坚持一个核心,党建引领强引擎

  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党员”组织体系,组建、调整89个小区党组织,对辖区55个小区全覆盖。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对报到的650名党员,并入所在小区或就近小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参与活动。

  整合基层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知行社区治理学院等资源,成立党性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对小区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群众骨干开展党性教育、基层治理知识等学习培训、交流座谈,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

  航鑫家苑作为“三供一业”移交的老旧小区,小区脏乱差问题一直让社区头疼,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小区党组织作用,近两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打造三个平台,服务保障全方位

  该街道加大投入打造阵地平台、议事平台、自助平台等三个平台,全方位服务保障。大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将服务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让居民休闲娱乐议事有处去,着力构建百姓生活15分钟生活服务圈。

  近年来,该街道积极回应居民需求,争取上级支持,新建或改造提升街道级1个,社区级三个,小区级10个,总面积近20000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各党群服务中心(站)开展各类活动500余次,受益党员群众6万余人次。在馨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悦书房看书的刘老笑道:“现在条件真是越来越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休闲,一楼社区食堂价格不贵,饭菜也可口。”

  为解决群众需求多元化,协商议事平台渠道单一,不规范,基层治理力量薄弱等问题,该街道通过深入摸底调研,结合实际,着力构建街道、社区、片区、网格四级“网格e事汇”协商议事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为主收集意见建议,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协商议事,有效实现居民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的自治目标,营造“有事好商量”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四级“网格e事汇”协商议事近400余次,解决小区秩序、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关心事近300个。

  目前,南七辖区的居民在家就可以网上办理新生儿参保、高龄津贴申请、房屋租赁备案等12项政务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逐步呈现。这是该街道自主开发的居民自助政务服务平台——南七e窗,自去年下半年运行以来有2200余人办理事务,近1.6万人关注。80多岁高龄陈奶奶家住汽修小区,申请的高龄津贴需每月到社区审核,现在在家通过“南七e窗”几分钟就搞好了,“街道这个平台真是方便了我们老年人”。

 

微信图片_20210722194618.jpg

 

  强化三支力量,形成合力显成效

  强化网格力量、共建力量、自治力量,让基层治理和服务力量形成合力。该街道将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以分片包区形式充实到网格,同时设置16个“2+3”社区警务工作站,任命5名警长兼任5个社区党委副书记,将16名干警以践行“2+3”警务模式分配包联至各社区,下沉至网格,充实网格力量,增强基层治理的协调能力和执法力量。

  按照组织联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的原则,建立健全“大工委”“大党委”制,聚焦党组织所能、群众所需,以党建联席会、服务事项项目化推进,为基层治理和服务凝聚共建力量。

  在疫情防控、防汛期间,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号召,捐款捐物累计400余万元。各成员单位在日常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走访慰问、文体活动、学习教育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基层治理,回报社会。

  营造小区自治氛围,壮大自治力量,提升居民参与率是该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近两年的积极引导培育,目前有各类志愿者队伍36支队伍,5048人。去年,丁香社区李明宝志愿服务队等9支队伍承接街道微公益项目13个,深受居民称赞。如“老兵微家”志愿者服务队义务维护化机小区“一米花园”、“皖安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小区巡逻已是常态化,形成一道靓丽的基层治理风景线。

  基层治理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街道紧扣“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大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治理效果呈现明显。下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创新方法,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其中,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