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突出发挥阵地作用 打造优质宣讲平台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四个一”着力做好理论宣讲工作
发布时间:2019-07-25 信息来源:网站管理员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省市区理论宣讲部署要求,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以“四个一”工作思路,打造理论政策宣讲品牌,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零距离”接触。

1.青阳路社区联合军休三所等单位开展“红色口述史”项目,图为离退休老战士为年轻战士讲述革命历史.JPG

建设一批理论宣讲阵地,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

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将教育阵地向基层延伸,在各社区构建广覆盖、多功能的宣讲阵地,扩大宣讲的辐射力。青阳路社区开展“红色口述史”项目,对社区党员、群众、青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该项目获得2018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清溪路社区打造集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庭院党建”服务阵地,不断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团安村社区以建立、小巷评理员、法律监督员为载体,开展小巷党课等宣讲活动;家家景园社区依托社区“微党校”,开展国庆党史“说”初心,推行“交流、服务、凝聚、引领”理念。

2邀请省委党校教授邵明为全街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JPG

建立一支宣讲队伍,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

街道积极统筹体制内外力量,建立层次丰富、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一是做大“外围层”。加强与省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沟通合作,引入“最强外脑”,先后邀请省市委党校、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理论专家担任“特约辅导员”,围绕推动全街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社会治理系统化品牌等课题进行“把脉会诊”,开展“定向辅导”20余场次。二是做强“基础层”。按照每年不低于20场次,每名职工学习笔记不少于18篇的学习要求,持续开展好干部职工理论学习教育。通过开展“书记讲党课”、“微党课”比赛,各级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三是做优“核心层”。从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群体中选拔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同志建立“先锋宣讲团”。立足培育社区群众身边的“宣讲专家”,开展“先锋汇聚,我心向党”社区领袖评选活动,评选出社区领袖10名,社区领袖提名人选50名。

4团安村社区深入社区开展“小巷党课”.jpg

制作一个“宣讲菜单”,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

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街头巷尾”、“柴米油盐”、“茶余饭后”,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一是在选题上突出宣讲需求。通过各部门、社区上报宣讲专题需求、邀请专家骨干进行分析论证等方式,对街道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研究,按需制定宣讲计划。二是在形式上突出“面对面”。将讲堂搬到街头巷尾、学校课堂、小区广场、社区楼栋,开展庭院式、走廊式、家庭式一对一宣讲,说百姓话、拉百姓理,在面对面、心贴心的互动交流中把理论政策讲“实”、讲“透”。

3“社区领袖”评选活动评选居民唐国庆为宣讲领袖.jpg

创新一个宣讲载体,解决好“难理解”的问题

从载体创新入手,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使理论宣讲工作更接地气。一是精心谋划排节目。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等形式,成立由各社区文体团队组成的文艺宣讲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走进小区、学校、企业,创作、提升一批具有理论教育功能的相声、小品、情景剧等文艺节目,丰富理论宣讲载体。二是选好时机演节目。结合扫黑除恶、打击传销等宣传任务做好展演工作,在给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党的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强化保障用节目。建立理论文艺节目库,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这些节目用起来。同时,积极推荐优秀文艺节目纳入街道文化惠民工程和各类文化奖项评选,保持文体团队创作的热情,推动理论文艺创作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