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9年,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党工委与岳西县响肠镇党委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形成了“街道联镇”、“社区联村”、“党员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结对模式,街道党工委与镇党委结对,街道1个社区党委与响肠镇1个行政村党支部结对,街居党员干部与镇村困难居民结成互助对子65个。
结对子,组织互联手牵手。街道党工委与响肠镇党委就如何解决城乡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结对共建规划等工作形成共建方案,签订协议,明确共建任务、年度工作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与所辖村(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书,公开承诺内容,并安排具体人员专职负责“结对共建”活动。
理思路,城乡互帮促发展。通过把村干部“请进城”,把街居干部“邀下去”的形式,使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有机结合,指导响肠镇建基地、引项目、扩产业,帮助响肠镇把瓜蒌产品打入家乐福超市销售,推进响肠镇特色农产业的做大做强;帮助推行网格化管理,创新了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方式;建议注重生态环境和古建筑保护,打好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两张牌,丰富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内涵。
强堡垒,组织共建促提高。定期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做到党员教育活动共同参与,党组织生活共同开展,热点难点问题共同解决。截至目前,双方共同组织开展了“七一”纪念活动4次,召开共建座谈交流会5次,共同解决难题15件,共同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63户。同时,为延伸结对活动,杏林社区与响肠镇请水寨村结对,为请水寨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请水寨协助杏林社区党员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25人次。
育队伍,党员共管创先锋。采取参观学习和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结对共建双方党员干部的互动管理。2010年,响肠镇安排6名镇、村干部到街道挂职锻炼,学习网格化管理、为民服务大厅建设和拆迁安置等,挂职期间,街道安排挂职干部参与街道工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街道安排7名街居干部到响肠镇蹲点学习,到农村开展走访,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接受锻炼,真正使干部受到启发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抓载体,帮办实事助发展。双方注重依托各自优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每年组织开展“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同上一堂党课、举办一次培训、恳谈一次民情、提出一项建议、解决一个问题。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开展“一帮一”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截止目前,街道向响肠镇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累计20万元;街道积极牵线搭桥,包河区大圩镇向响肠镇敬老院捐赠价值9600元的餐桌椅32套,动员辖区非公企业安徽国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请水寨捐款捐物6万元。
建机制,定期交流促深化。结对双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双向组织生活会制度》、《双向实践干部管理办法》、《活动记录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和《计划总结制度》、“五个一”共建活动制度。在每一项具体活动中,都做到有方案、有日程安排、有工作日志、有活动总结,实现了结对共建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去年,经过深入沟通,双方又与江苏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达成三方共建协议,形成“东、中、西”三方携手推进城乡区域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