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西园街道探索“居民小区党建”工作 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16-03-22 信息来源: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不断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载体和内涵,在街道全面推行“居民小区党建”试点工作,以“支部建在小区,党员落户网格”为社区党建突破口,充分引导居民参与自治,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组织引导、居民自治、党员示范、人心凝聚、民主和谐”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一是支部建在小区。以优化管理为目标,在全街道60个小区组建了64个党支部。从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党员以及社区两委成员中挑选64名优秀党员,作为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下沉到各小区支部,帮助指导工作。每年设立20万元小区党建活动专项资金,以2000元为基准,按支部党员数核定各支部基本经费,其他活动经费实报实销,各类物资直接保障到小区支部。同时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帮扶困难党员,增强支部凝聚力。通过单独和挂靠的方式,设立了64个“党群连心室”,作为各小区支部的“党群联系点”,统一挂牌、标识,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民意、联系群众,让党员和群众能随时找到党组织,从而形成了纵横延伸、条块结合、全员覆盖的组织网络。

二是党员落户网格。以200户左右为基准,将街道60个小区划分为125个网格。将2100名党员分区域划入到小区网格内,统一建立党员身份认证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党员信息在小区进行公示,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并按党员特点、特长进行分类管理。引导网格内党员参与网格事务管理,按照分区、分类负责制,每名党员联系510户居民,群众有事直接联系对应的网格党员,确保将各类问题和信息及时有效地收集并处置在“网格”里。同时,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可直接通过网格党员反馈上来,党和政府的政策也可以通过网格党员迅速传达到时居民心中,进一步畅通了党群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参与社区治理。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要求,建立小区议事会、矛盾调处协商、服务承诺、星级评定等多项制度机制,确保小区支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加强对党员群众的组织和引导,实现党员群众有序参与社区建设,推动小区自治全面发展。在小区具体事务管理上,由业委会牵头,小区党支部协助,建立小区议事会,引导业主充分自治。目前,部分小区已实现业主全自治模式。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小区支部搭建矛盾调处协商平台,鼓励居民自治协商,从源头化解矛盾。在共同利益维护上,由小区党支部引导居民推选代表组成自治小组全程参与,实行民主协商。近年来,在元件五厂、动力东村生活区旧城改造等项目中,西园街道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倡导、街居引导、居民主导、合力疏导”的“群众自治搬迁”模式,有效破解了拆迁难题。这一做法被人民日报内参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