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通过组织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及项目设计等要素,优化设置社区党委、社居委、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逐步形成了“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模式。建立起既能各司其职,又可协调配合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格局,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该街道“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模式,分别荣获了2013年全国第二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佳典型案例”、2013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全国十个)以及2014年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等荣誉。
一是巩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2008年蜀山区区划调整后,西园街道将新划入的5个社区党组织逐步从党总支升格为党委,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的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顺利贯彻落实。同时,明确社区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社居委主任是党员的任命为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由社居委主任兼任,使党组织的设置与社区服务的提供相匹配,使管理更顺、服务更实。
二是回归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功能。从理念上还原社居委本来面目——社区自治性组织,推动社居委去行政化,只承担“议”的职能,代表居民讨论、研究和审议社区事务,监督社区工作站工作。并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和独立办公用房,明确成员由专职委员和来自居民的非专职委员组成,使社居委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功能,使自治功能得到了全面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现实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在小区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业委会作用,创造了小区业委会自治样本;在共同利益维护中,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作用,创造了群众自治搬迁模式;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引导利益相关方民主协商,搭建了平等沟通平台。
三是明确社区工作站行政职责范围。社区工作站承担“行”的职责,作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平台,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专门承接向社区延伸的行政事务,将政府行政职能从社居委的工作职能中完全剥离出来,让社居委职能归位,全身心投入到居民自治工作中,保障了居民自治的有序推进。同时社区工作站对社居委负责,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四是确定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项目。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社居委支持下开展工作,以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社工负责其日常服务项目运行,并为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它的日常运行由社工、社区、社团共同完成,为“1+2+X”结构,即由1名职业社工岗位,2名社居委成员,若干社区社会组织有机参与,形成社工引领、社居委支撑、社会组织补充的“三社联动”的基层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社工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确定岗位,牵头用专业方法设计服务项目;社居委发挥组织协调优势,为服务项目落地创造环境;社团即社区社会组织,负责组织各类义工、志愿者,参与具体服务项目的实施。
通过“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使社区党组织核心得以凸显,社区自治功能得以发挥,也让社会协同成为现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以社区党委领导为核心、社居委民主自治、社区工作站依法行政、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服务的管理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