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荷叶地街道探索“12345”模式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发布时间:2014-12-03 信息来源:

近年来,结合日常工作重点和辖区实际,蜀山区荷叶地街道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相互学习、广泛合作、创新载体、资源共享”为原则,探索推出“12345”共建模式,通过组织共建共促、党员共帮共育、资源共创共享、活动互联互动等举措,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是成立一个共建委员会议事机构。为确保共建活动常态化,街道、社区两级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沟通、上门走访等形式,向辖区20余家单位发出共驻共建倡议书。在细致梳理建议单位、分别召开1次动员会和1次推进会的基础上,于1014日下午顺利召开区域化共建委员会成立大会,辖区22家单位相关人员参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共建委员会委员,推选出第一任轮值主席,签订了共建协议书,草拟了共建制度,明确了第四季度共建活动主题,为今后共建活动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打造两个品牌工作项目。在去年推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把群众当亲人”活动为主题,大力开展“认人”、“结亲”品牌项目。规定9名班子成员每月利用45天时间与所联系社区(部门)和辅导片区网格人进楼入户走访调研,与居民拉家常,聊心声。街道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认人”和“结亲”比赛,组织居民群众、网格人等相关人员对班子成员认人数量和关系程度进行评比,对认人数量不足70%的进行通报批评。近期,街道推出该项活动第二季,进一步量化“认人”、“结亲”标准,健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三是借助三大活动载体。结合市、区开展的“四联四定”、“党群连心桥”等工作,街道推出“先锋在行动”活动载体。今年以来,累计登记在职党员283名,募集党员志愿者166名。目前,共

成立10支志愿队伍,涉及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水电维修、就业指导等多项服务岗位,服务范围涵盖小区、企业、广场、路段等各个领域,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消除了志愿服务死角。

四是推行四种共建模式。街道辖区单位数量多、类型多,既有央企和省直单位,又有学校医院和商务楼宇,针对这一实际,推出校地共建、医地共建、企地共建和省居共建四种模式。如省总工会与嘉和苑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书,除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每年组织开展“机关下基层”活动和慰问一批困难群众外,两家单位连续三年开展年底“大联欢”活动,省直单位职工与有表演特长的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同台演出,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五是开展五项共建活动。经过实践后梳理,列出五大共建项目,即困难群众共关心、志愿活动共开展、文明社区共创建、计划生育共服务、传销窝点共打击。目前,全街上下正处于文明创建的关键时期,针对学校周围人流量大、卫生状况很难保持的实际,绿怡居社区党委与绿怡小学联合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共走文明路”活动,共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居民等60余人参与,通过清扫门前卫生行动以身示范,带动和影响更多人自觉担当环境卫生的守护者。针对以上项目,其它相关对口部门也在积极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如今已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