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真查实改 让群众满意
发布时间:2014-03-04 信息来源:

蜀山区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落实为关键,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上下同频共振,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

除病祛垢,打出“组合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严”字当头,出实招、用实劲。严格制度,治理“文山会海”。履行发文征求意见和会议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发文层级和数量,文件内容简明扼要;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区性会议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领导主题讲话控制在30分钟以内,会议发言每人不超过5分钟。严格标准,清查住房和办公用房。开展“清房”活动,全区登记报告总人数3728人,其中乡科级干部471人;对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超标准的,清退作为会议室、档案、仓库等公共服务用房或进行人员办公室调整。严格审批,节约“三公”经费。全面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必须报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外出期间,一律住普通房间,吃自助餐或工作简餐。严格把关,防止整改“上下一般粗”。各单位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外,还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各自整治重点,如教体局开展规范办学行为、治理违规招生等专项行动。

内外联动,冲破“玻璃门”。 坚持“民”字为本,开门开放。融入民众。217日起,每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至少参加2次“民生体验日”活动,分别以普通工作人员、普通服务对象、普通市民群众三种身份深入了解事关民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开门迎“谏”。听取民意。开展“民意畅通”行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代表进社区接访群众制度;在区教育实践活动专网上设立了“民意直通车”栏目。关注民生。印发了蓝色“谈心本”、黄色“活动工作笔记本”和红色“民情日记”,目前已发放1650册,督促党员干部走居(村)入户,访民生、记民意、解民忧。

较真碰硬,念好“紧箍咒”。不断增强组织约束力,坚持“察”字为重,有效传递压力。暗访明察。区效能办不定时检查党员干部迟到早退情况,抽查党员干部工作时间履行职责情况,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区人社局明确,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如有工作形象不正、服务态度不好、言行举止不端等现象,“在编人员一律待岗,聘用人员一律解聘”。舆情监察。跟踪掌握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信息,从中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线索;开展“随手拍,立即查”活动,随机拍摄公务活动,曝光和查处违反纪律规定的问题。荷叶地街道邀请新安晚报、合肥晚报、安徽商报、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现场监察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督导纠察。区委成立6个督导组,分层次与51个活动单位党员干部个别谈话,为党员干部提神醒脑。

服务群众,送去“定心丸”。各级党组织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情”字为先。情系万家。区机关17名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各选择1个镇街园或区直单位作为联系点。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镇(街、园)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居民区和不少于20户不同层面居民,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日常走访、解难济困常态帮扶、重要节日定期慰问、突发变故及时救助”机制;建立小庙镇农村“党性试验田”,组织领导干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情真意切。五里墩街道围绕创市民满意窗口、做服务群众先锋主题,设立党员示范岗,并建立双承诺制度(向党组织承诺我的岗位请党放心、向服务对象承诺我的服务让您满意) 。南七街道开设“群众讲坛”,让百姓“话”有地方说。情传邻里。在全区社区()发起“流动办公室”活动,让工作人员走出社区站点,深入居民小区,巡回办公,实行零距离、零障碍、零差错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