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蜀山区创新工作载体 服务人才发展
发布时间:2013-07-10 信息来源: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蜀山区积极创新工作载体,通过“定政策、夯基础、搭平台、优服务”,力争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新一: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蜀山区探索实施社会人才专业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出台《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六个统一”工作法,强化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二是多元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创新建立社会工作者学历职业考试费用补助机制,通过进修、短训等形式鼓励参加专业学历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每年累计培训不低于80小时。选派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到镇街、区直部门锻炼,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素质,建立社区“两委一站”负责人后备人才库,每年将优秀社会工作者纳库培养。三是多方支持激发干事活力建立镇街园班子领导成员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帮助社会工作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区委组织部每年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驻点帮助指导社会工作人员工作。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对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基地建设、调研宣传等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创新二:优化电商人才创业环境

大力推进电商园建设,加大基础工程筹建,加快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园区发展硬实力和软环境。加强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电商园人才支持的意见》,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资金在硬件投资、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和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重点扶持,形成规范常态的工作机制。注重储备,大力引进人才。通过组织校企对接会及各类招聘会的形式,与合肥2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开展订单式专业培养,每年至少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类专业人才3000余人。强化保障,做好后勤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报批手续,简化办事流程,一对一服务、一站式代理、一条龙派单办结,缩短签约、建设、投产、运营时间。以信息化、城市化促进融合发展,将电商园建成综合配套服务区5.2万平方米,同时还将建设居家式呼叫、网购2.5万平米。在综合配套服务区中,还将建设一个1.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可容纳600名高管高职入驻。

    创新三:实施“三心”工程培养社区大学生

将社区大学生工作作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三心”工程,倾情关爱,强化培养,引导社区大学生在社区建设一线履行职责,建功立业。服务生活,让大学生村官暖心。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跟踪服务、走访慰问、生活补助等方面的制度,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大学生在办公、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与镇街园工作人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大学生,适当给予生活困难补贴。助推事业,让大学生村官安心。一是推学习。组织部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社区知识和农村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街道优秀人才、驻村干部与社区大学生“3+1”结对帮带,切实加强对社区大学生的实践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二是推机制。制定《社区大学生管理办法》,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社区大学生发挥潜能,有所为、有作为。三是推先进。通过召开社区大学生座谈会、评比表彰等形式,用先进引路、典型鼓劲,让社区大学生传变观念,扎根蜀山成长锻炼。提供平台,让大学生村官放心。在发展党员、选聘后备干部上对社区大学生给予重视和优先,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加大创业扶助力度,注重培养自身的干事能力和创业意识,聘请有关部门为社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降低创业风险。

创新四:借智专家顾问团打造创新高地

 科技顾问团是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的产物,产学研相结合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今年初,蜀山区成立了首个专家顾问团,聘请包括中科院合肥分院、中科大、通用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5名专家为成员,用他们的智力成果,研究样本为政府的实践活动来“支招”破解疑难杂症。专家们围绕蜀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培育建言献策,为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加科学,选择的途径和方法更加科学,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更大提升。推动产学研联合。针对部分企业家意识不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的实际,区科技局还会定期带专家下企业,了解企业所需,加大科技支撑以及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服务升级双赢。专家们把蜀山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样本和实践基地,前瞻性地、系统性地在宏观战略、路径选择、体制创新、机制保障等方面形成新的成果,以指导和帮助蜀山区实现科学发展。蜀山区也为顾问团提供后台支撑,为各位专家提供研究、运用、转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