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稻香村街道党工委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围绕创建“五个好”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五大工程,以“落实三大保障、打造四支队伍、搭建四大平台”为载体,扎实工作,深入开展了“亮旗行动”、党员联系群众“双联”工程、非公企业“党务红领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党建基础得到了明显加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得到有力彰显,有效推动了稻香村街道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落实“三重保障”,夯实党建基础
一是优化组织保障。在创新“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垂直组织架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党组织外延,创造性地成立望江西路社区黄梅戏票友会党支部、合力退管合唱团党支部,将党组织延伸到居民文娱团队,提升党组织活力。在非公企业“双千计划”中,新组建联合党支部50个,覆盖企业790家,为280名非公党员建“家”。
二是夯实经费保障。街道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党建经费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今年以来,共投入16万元,新建(改建)朝阳社区、金寨南路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扩建合作化南路社区党员活动室,新增社区党员群众活动阵地近350平方米。
三是规范制度保障。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党建“一岗双责”制、社区大党委制“党旗家园”双向承诺制度,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与安徽华力建设集团、众诚热电、安徽电科院、合肥学院等11家驻地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双向互动、资源共享、信息互享。
(二)建强“四支队伍”,凝聚广泛合力
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带头人队伍。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依法选举等原则,积极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选强配优社区“当家人”队伍。51名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1岁,大专以上学历42人,占82%;公务员3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人,占18%;女性15人,占30%,进一步优化了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年龄、学历和性别结构。
二是培优训强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开展党组织书记“微型党课”评比、换届后社区班子成员“五心”(诚心沟通、虚心纳谏、真心访谈、潜心学习、静心自律)活动,“党务红领十八大宣讲”等学教活动,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在非公党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务红领计划”,通过“助教助组建、帮智帮发展”的“双助双帮”活动,引导市、街、区181名党建指导员加强“传帮带”,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建设。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积极创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先进站点,努力实现远教课堂与红色主题教育、干部能力培训、党员素质提升“三结合”。2012年,举办街居各类党员学习培训共计95场次,共培训党员2850人次。全年发展党员13名,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2名。在党员管理中推行分类管理,对纯居民党员进行“直管”,对在职党员进行“双管”,对流动党员进行“共管”,对退休党员进行“协管”,实现了“无缝管理”。
四是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结合“亮旗行动”,将辖区合肥学院、合肥金融学校等“党旗家园”承诺单位志愿者队伍纳入街道志愿服务大队统一管理,探索实行“党员爱心储蓄”等激励措施。截至目前,街居共注册党员志愿者467名,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0余次。
(三)搭建“五大平台”,创建“双强”型党组织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搭建党员示范平台。全年围绕中科大下穿工程、肥西路道路改造工程设立党员攻关项目,街居96名党员干部“白加黑”、“5+2”地全力工作,20天完成科大下穿项目征迁任务,3天时间完成了煤场路改造项目叉车厂棚户区246户的征迁交房工作,肥西路改造项目锻压厂南生活区397户征迁任务也在启动5天后即告大头落地,用不断刷新的旧城旧村改造新纪录和“零事故”、“零上访”的优异成果,生动践行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围绕“双千计划”,搭建非公党建工作平台。实施“党务红领计划”,探索“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帮扶路径。先后开展信息沟通、走访到位、组建完成、作用发挥、服务满意的六个“百分百行动”和党建指导员网络导学接力的非公企业“学报告、学党章”双学活动,切实发挥党建指导员在服务非公企业中的作用。
三是围绕基层民主建设,搭建党代表履职平台。严格按照“六有”标准,成立街道党代表工作室1个,社区党代表工作室5个,建立健全党代表驻室工作机制。截至12月底,通过采取工作日公开接待、节假日预约接访和日常走访慰问等方式,已组织驻室党代表开展活动8次,联系党员群众72人次,召开专题民情分析会4次,受理群众反映的涉及物业管理、困难救助、妇女权益保护、征迁安置等方面的问题5件,意见建议8条,有效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新渠道。
四是围绕品牌化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街道党工委以推动科学发展为切入点,以提升党员群众幸福指数为落脚点,以打造“街居党建名片工程”为关键点,突出社区、非公企业党建特色亮点,推动了党组织的晋位升级,《新华网》《安徽先锋网》、合肥广播电视台、《合肥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广泛宣传。街道开展了以社区、网格、服务中心、非公企业“四亮旗”为核心的“亮旗行动”,推行“党员问事、组织管事”双联服务法,初步构筑了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黄山路社区党委探索“社区与小微企业双赢”的新路子,通过“幸福明天俱乐部”和新居民行动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势能向社区发展动能的转化;朝阳社区继续深化“党群暖心扣”品牌,实现了党组织为民服务活动的全覆盖;金寨南路社区启动“爱心储蓄”超市,用党员志愿服务的实绩展现基层管理创新实效。安徽华力集团党委实施的党建工作与企业创业同奋进、与企业发展同交融、与企业文化同促进的“三同”工程,谱写了民营企业党建的华力乐章。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稻香村街道党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12345”工程,不断创品牌、展特色,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围绕一个目标”:推动党建工作和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加强、携手跨越。
——“坚持两点着力”: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着力激发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活力。
——“发挥三大平台作用”:
一是发挥街道“开放式”为民服务中心作用。开展预约服务、应急服务、互助服务、代理服务、信息服务等“五式”快捷便民服务,
二是发挥区性化党员活动中心作用。促进朝阳社区、金寨南路社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打造辖区党建联席单位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活动中心。
三是发挥街居党代表工作室作用。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作出一次公开承诺、参与一次视察调研、参加一次义工服务、提出一条意见建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搭建党代表作用发挥平台。
——“完善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驻地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协调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完善党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效履职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
四是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项目+示范点”管理机制。
——“打造‘五力合一’工程”
通过把党建工作融入各项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在目标上同向,在部署上同步,在成效上同优,把基层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一是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构建街道、社区、驻地单位 “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推行“一站式、自选式”快捷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
二是围绕实力稻香建设,搭建党员先锋示范平台,以街道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为载体,锤炼街居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是围绕活力稻香建设,搭建群众性文娱活动平台。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依托,丰富辖区群众活动载体,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四是围绕和谐稻香建设,搭建党群联系平台,用群众工作统揽和谐社区建设,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是围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继续推进“一居一品”,培育、塑造社区、非公企业特色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