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蜀山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一系列的创新做法,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有效支撑。
竞争性选拔:变“相马”为“赛马”
近年来,我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的有机结合,认真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街居“全员竞争”。 08年,在全省率先实行街居管理体制改革,区属2镇8街1园中层干部实行全部竞争上岗,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双向选择;11年各镇街园再次试水全员竞争上岗,125名年轻优秀基层社区工作者走上中层领导岗位。跨区公开选拔。04年以来,三次跨区公开选拔,先后拿出20个副科领导职位,吸引区外人才汇聚蜀山。目前,有16名优秀年轻干部受益走上领导岗位,其中7名已走上重要部门正职岗位,成为蜀山建设战场优秀人才。区内差额公推。10年面向社区(村)“两委”正职公开选拔3名街道(镇)副科级领导干部,11年公推竞职6个重要岗位副科级领导干部,两次选拔均采取全程差额选任的方式,极大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五年来,我区竞争性选拔了34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占提拔任用干部总数18.3%。
全方位监督:在“阳光”下选人
蜀山区还强化干部选任监督力度,不断出新招、出实招,让选人用人全程阳光运行,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09年,我区出台了《区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规定》,规定所有拟任命为副科及副科以上的区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考试在任职公示期内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组织部门按规定程序任用,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一个月内补考,补考不合格的,不予任用。拟任人选考试成绩存入个人廉政档案。扩大群众参与度。10年,面向社区(村)“两委”正职公开选拔街道(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在考察工作中,首次将民意权重增至60%,群众全程参与干部选任工作各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群众“四权”。11年,开展公推竞职活动,在竞职演讲环节创新评价体系,实行“三级大评委制”,除专家、领导评委外,特邀50名群众评委现场评分,尊重民意,让竞争性选拔公正透明,群众反响良好。德行专项测试法。11年,结合换届考察,在全省首创以“述职述德考核,党员群众问评;反向测评考察,党员群众参评;人机对话考试,区级领导点评”为核心内容的干部德行专项测试法,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选任质量,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拥护。这一做法受到了原省委副书记王明方的批示肯定。
制度化管理:激发干部新活力
党政人才“柔性”流动、创建“五个好”区管领导班子等制度的创新出台,加强和改进了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有效激发了全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2008年9月,我区首创党政人才“柔性”流动新机制,探索在编制、关系、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党政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先后遴选了三个批次,共77名优秀年轻干部,以“柔性”流动的方式参与招商引资、信访维稳、大建设等一线工作,实现了党政人才资源配置的新优化、促进了中心工作的新发展。党政人才“柔性”流动的做法,被省委要情专报第333期予以刊发,省委原副书记王明方批示交流推广。今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五个好”区管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创建“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纪律形象好、群众评价好”的区管领导班子为目的,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坚持民主集中,推进效能建设,健全监督机制,转变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区管领导班子的建设水平。目前,全区已有50%的区管领导班子建设达到了“五个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