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西园街道小区党建促党员接地气解民忧
发布时间:2013-12-18 信息来源:

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社区党组织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西园街道党工委以支部建在小区为突破口,以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核心作用为根本,让所有党员都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对基层党组织设置现状进行仔细摸底调查,按照“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对现有党支部做适当调整。以支部建在小区为主要方式,对现有党支部做了适当调整。以小区为单位成立党组织64个,在每个小区设立“党员联系点”,建立小区支部活动室;活动室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统一制度。同时,按照“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服务高效”的原则,及时调整充实支部班子,让其在小区管理、居民自治、为民服务中发挥引导、引领作用。让群众能随时看到党组织,让党员能随时找到组织,建立了纵横延伸、条块结合、全员覆盖的组织网络,发挥支部在小区管理、社区管理中的覆盖效用。

二是强化党员管理。对社区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党员身份认证台账,亮明党员身份,做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根据党员特点、特长不同,将党员分成7类进行管理,科学编排,特别是加强对老年党员的分类,不仅体现在“教”和“管”上,更是在生活和精神上加以关心,使老年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在晚年对自己的关心和温暖。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以突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严格落实党员“四权”,让党员感受到归属感,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小区、社区的建设,通过认领党员先锋岗、争做社情民意传递员发挥党员作用,要求普通居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小区党员带头执行,真正起到“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引领效用。同时,以支部为单位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定期开展评议,每年“七一”前,表彰一批优秀社区党员,对没有按照党员标准履行党员义务的,按照党章规定严肃处理。

三是落实保障机制。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从机关和社区党组织中选调64名优秀党员到小区党组织中担任党建联络员,指导小区党组织工作开展,同时收集、了解小区内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参与矛盾化解。建立党员议事会制度。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小区议事委员会,对小区内各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务,进行民意调查、民意监督和民意建议等,为小区的管理单位提供意见参考,切实推动小区自治管理,促进小区和谐。建立党员公示制度。建立党员信息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党员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的理念。建立星级评定制度。按照区委有关部署,对各社区党委进行年度星级评定。对通过五星级评定的社区党委给予奖励;对考评结果为一星、二星的社区党委,对其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设立1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资金,按支部党员数确定活动经费,分为500元、1000元、1500元三个档次,确保支部活动正常开展。

西园街道党工委在现有框架下,以小区为单位,以“支部建在小区”为社区党建工作突破口,对党员区别教育管理,改变了传统社区党支部参与社区建设的尴尬局面。搭建了党员服务的平台,畅通了群众诉求的渠道,提供了居民自治的载体,增强了党组织功能,焕发了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居民自治、组织引导、党员示范、人心凝聚、民主和谐”的社区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