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理念,立足农业及文旅资源禀赋,在人才引育、特色挖掘、平台搭建等方面下足功夫,聚力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
聚合“人”的优势,充盈人才“蓄水池”。推行“能人治村”理念,锻造硬核“头雁”队伍,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通过书记“讲”、现场“看”、集中“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注重从本地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4类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建立60人的村“两委”后备人选库。依托“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坚持需求导向,制定引才计划,搭建乡村需求与人才需要信息对接平台,合理布局优势项目人才配置,破除“四唯”倾向,提升引才实效。强化校地合作,近三年赴安徽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举办招才引智系列活动6场,共180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6812个,达成意向1523人次。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施“乡村青年人才”储备计划,采取“绿色通道”“人才飞地”等方式招才聚智,让更多优秀人才工作生活在外地、创新创业在蜀山。
聚焦“才”的发挥,擦亮乡村“新底色”。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吸引本地农户、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直接加入“新农人”队伍。围绕全区农业产业需求,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带货主播赋能等活动10余场,对原村民开展技能培训,充分挖掘本地牛羊肉、火龙果、粉折、蓝莓等优质“土特产”潜力,帮助农户打造、升级产品品牌,拓宽农产品销路,同时挖掘一批返乡创新创业青年典型,为蜀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汇聚青年人才力量。通过搭建乡村道德讲堂等系列行动,利用乡村文化站、乡村文化广场、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好人好事,拍摄“最美乡村人”等短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让美丽乡村沐新风。对接18名科技特派员,采用生产教学、师徒传授、顶岗培训等教学模式,分层分类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村后备干部培训,覆盖60余人次,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骨干。
提升“技”的效能,搭建赋能“新学堂”。实施新农村赋能行动,依托小庙镇“乡建学堂”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深入一线调研,系统收集党员群众关于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法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村种养实用技术等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开设乡村振兴专题5大类8个模块13门精品技能课程,涵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使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本地特色农产品栽培种植管理等内容。坚持技术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政策理论、纪律法规、技能讲解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引导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操作。实地调研学经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员赴安吉、黄山等相关产业发达地区取经,将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村里,同时邀请农技专家、种植大户,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惠民政策、农业技术、特色种养授课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今年以来,“乡建学堂”累计培训民宿女管家40余名,开辟“共享菜园”100余块,培训农村电商从业者、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合作社成员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