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以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提档升级为抓手,强化布局、突出服务、注重培优,建成具有“实用”“暖心”“品牌”特色的“连心桥”党群服务矩阵,用“小驿站”架起党群“连心桥”。
强调布局谋划,建成“实用”驿站。坚持“全覆盖+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实用型”目标,盘活改造公共服务用房和闲置国有资产,整合利用各行业便民服务场所,着力打造出党组织联系各界、协调各方的基层窗口,形成规模适配、错落有致、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党群阵地网络。按照“场地空间好、设施配套全、环境档次高、文化特色鲜”的提档标准,以“小而精、微而全、有体量”为目标,构筑“量体裁衣”“具体而微”的点阵式立体矩阵。精准对接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围绕专业市场,以服务富贵街及海卉花市特色街区为主体,打造“使者”党群驿站;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以辖区邮政集团为主体,打造“飞鸽传书”党群驿站;依托华地好生活服务集团,以服务楼宇内企业为主体,打造“楼上楼下”党群驿站;依托地铁站服务来往乘客打造“在洪岗”党群驿站,突出服务“一老一小”和困弱病残人群打造“连心”党群驿站;联合热心企业新亚物业打造“楼里楼外”党群驿站等,推动驿站服务浸润到城市人文环境中、融入市民生活情境中。
突出多元服务,打造“暖心”驿站。“连心桥”党群服务矩阵集“微服务、微志愿、微治理”于一体,一系列暖心服务推动驿站阵地“冒热气、聚人气”。做实基本服务。各驿站内配置报刊、应急充电、应急药品、爱心雨具、休息座椅等各种便民设施,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馨服务,同时坚持党员教育阵地“姓党”的根本原则,设置学习教育、党群议事、为民服务等党员教育功能性空间,定期把优质、鲜活、生动的党员教育资源“打包”送进阵地。注重特色服务。考虑辖区小区多、楼宇多、企业多,矛盾纠纷基数大、类型多,街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阵地前移,依托“楼上楼下”“使者”党群驿站,设置“楼上楼下”黄潜望商圈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点、“华府骏苑区域”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点及老工厂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点,将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窗口”搬到“家门口”,同时定期组织“四员一律”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切实强化“家门口”的服务能力。抓好订单服务。“群众需要什么?企业发展我们能帮助什么?”“连心桥”党群服务矩阵瞄准解决“供需”问题推行“订单式”服务机制,“一步”对接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需求。丁香家园“连心”党群驿站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阳光关爱套餐随心配”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22场,服务居民680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南七街道定期召开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意见收集会,及时宣传推送助企纾困政策。在丁岗社区,使者党群驿站为海卉花市内党员报到、协商议事、资源共享搭建了阵地平台,同时开辟直播阵地,鼓励和帮助商户通过直播方式销售街区产品。
注重典型孵化,争做“品牌”驿站。“孵小苗”到“育大树”,南七街道从群众期盼中找准发力点,从特色资源优势中瞄准关键点,建立健全党群驿站品牌孵化培育链条,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党群驿站”特色品牌。紧扣“群众需求”,“在洪岗”党群驿站以驿站作为服务窗口及宣传平台,注重乘客意见和建议收集,广泛发动支部党员等群体力量组建驿站服务队伍,持续升级便民服务暖心举措,用心用情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楼上楼下”党群驿站聚焦平台搭建,推动楼宇与驻地、楼宇与楼宇间资源共享,全面激活楼宇资源,让服务精准“对味”。突出“红色资源”,“英模”驿站以身边“老党员、老模范、老工人、老工厂”先进事迹为根本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以图文形式展示英雄模范、劳动模范、道德好人等模范代表,把榜样典型送到群众身边。2024年4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题,报道南七街道抗美援朝老兵衡景清带领青年党员、中小学生重温老一辈革命军人保卫人民和边境战斗中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同时依托驿站,引导老战士、优秀党员志愿者积极发挥党员“头雁”作用,带头参与基层治理,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