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蜀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选出忠诚过硬好头雁、换出团结协作好班子、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形成干事创业好氛围”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截至2021年12月12日,圆满完成全区27个村(农村社区)、57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蜀山区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
坚持把强化党的领导贯穿始终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从组织、民政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委常委兼任办公室主任,对换届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精准指导。各镇街、开发区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全区“一盘棋”的换届工作格局。落实包保责任。落实区级领导包乡走村入户、乡镇领导包村联户制度,逐村(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建立换届工作台账,做到“6个清楚”。建立班子成员和部门包保责任制,全面实行区领导包村(社区)走访与换届责任捆绑,从准备工作开始到整个换届完成一包到底。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调度,层层压紧压实换届工作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建立“1+13+N”政策体系,制定下发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换届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实施步骤,为全区换届工作做好系统谋篇布局。研究出台包括人选资格审查、换届工作纪律等在内的13个配套文件,镇街开发区结合村(社区)实际细化实施细则。认真贯彻落实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制度和“一票”选举制度,选聘区街两级观察员275名,确定12个村(居)民委员会定岗选举、15个村(居)民委员会“一票”选举。深入宣传动员。省、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会议召开后,区街两级迅速召开换届动员部署会,全面落实换届各项具体工作。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通过村(社区)宣传栏、蜀山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换届政策和“十个严禁”“十个一律”纪律要求等,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210余场,受教育人数6430人次,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6500余份。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换届选举,依法依规行使民主权利,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到会率90.8%,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74.7%。
坚持把严格人选把关贯穿始终
严把标准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强双好”,从严把握村(社区)“两委”候选人资格条件,对标“四有四带”标准,列出“五过硬”和“五不能”“六不宜”“十不选”换届选举资格条件正负面清单,牢固树立高质量鲜明导向。区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个镇街、开发区听取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准备情况汇报,严格对照省、市关于换届人选配备的年龄、学历等政策要求,审定人事方案。严把质量关。建立村(社区)初审、街道复审、区级联审三级审查机制,分4个批次对946名村(社区)“两委”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全部逐一过“筛子”。区督导指导组会同镇街开发区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全方位考察,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8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切实把好人选质量关,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严把结构关。着眼长远发展需要,紧扣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着力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全部“一肩挑”,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4%,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分别至少有1名、2名大学本科生的比例达100%,实现了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整体功能“一降一升一优”。
坚持把规范程序步骤贯穿始终
抓实政策学习。将换届业务知识、换届纪律等纳入学习培训重点内容,区街两级先后开展专题学习46次,组织召开换届选举工作业务骨干培训会、观察员培训会、选民登记培训会共54期,累计参训2300人次,对选举程序、步骤流程、工作要求、换届纪律等进行详细讲解答疑,确保换届政策要求吃透把准。规范细化流程。区换届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印发区级换届工作指导手册300余册,制作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图,统一规范请示、报告等文本式样,为基层换届提供具体操作指南。按照换届流程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表,实行挂图作战,条目式梳理工作要点,进行全程提示,累计下发工作提示13期,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法定程序不变通、规定动作不走样、应有环节不减少。建立“日报告、周调度”工作机制,镇街开发区每日报送换届工作推进情况,反馈问题建议,及时处理解决,准确掌握全区换届工作进度。强化督导指导。密切关注“两推一选”、选民登记、大会选举等关键步骤,组织开展大会选举预演活动,提前熟悉流程,提高现场应变能力。采取区领导带头、区督导指导组全面参与、镇街驻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对村(社区)换届工作进行全程把关指导,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过程”的督导指导体系,确保换届工作程序合法、过程公开、结果有效。
坚持把回应群众关切贯穿始终
迈好“履职第一步”。聚焦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自身建设,谋划举办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村(社区)“两委”培训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组织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围绕党建责任、经济发展、为民服务、廉政建设作出“四项承诺”,通过更新党务、村务公开栏、制作展板等方式,亮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基本情况、工作分工和任职承诺等内容,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承诺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激励新一届班子成员迅速进入实干模式。办好“开门一件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目标,通过深入摸排,列出“开门一件事”项目清单84个,明确责任、采取措施、逐项推进,区街两级通过实地察看、项目述比、群众评分等方式,深入了解村(社区)“开门一件事”项目落实情况,以“一件事”撬动“干大事”。绘好“任职一张图”。扎实开展新任村(社区)“两委”入户问需“大走访”行动,听民意心声,问群众需求,全面梳理掌握村(社区)基本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任期目标。结合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谋划村(社区)“两委”五年任期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立足村(社区)实际,找准切合村情的新产业、促进发展的大项目,为下一步推进工作找准方向、增添动力,确保工作不断档,发展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