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全市党员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评选结果的通报》,蜀山先锋网获先进教学服务平台荣誉称号,南七街道等4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五里墩街道国祯广场·庐西门等2个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以及李超等7名站点管理员获得表彰。
2月2日上午,合肥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赵亮一行莅临蜀山区开展“双创双争”回头看调研活动,先后深入荷叶地街道、南七街道、西园街道等地实地查看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管理等基本情况,并为受表彰的单位授牌。随后,在小庙镇召开调研座谈会,并为受表彰个人集中颁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洪星,电教办主任沈逸轩、办公室主任张竞楠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赵亮听取了与会人员发言后,对蜀山区在“双创双争”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就做好电教远教工作,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要突出宣传主体,促进学用转化;要创新工作方法,注重网络安全,对标沪宁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先进教学服务平台
蜀山先锋网自创办开通以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这个“微阵地”形式活、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全力做好党建宣传工作,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落细,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移动学习充电站”。
示范终端站点(远教广场)
井岗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将定时、定点的固定教学拓展到长期、流动的开放教学,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远程教育成效最大化,使终端站点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的有效载体。
南七街道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创新远程教育“1243”学用新模式,通过打造1支高素质的管理员队伍,搭建“线上和线下”2个教育平台,实施“四学四强”工程,注重教育与实践3项融合,促进远程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西园街道汉嘉社区远教文化广场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服务的载体作用,逐步扩大远程教育的受众面。立足党员群众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变的播放形式。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分时分段播放,推动固定式教育向菜单式教育转变。
荷叶地街道浅水湾社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紧紧围绕“注重管学用并举”这一中心,不断延伸远教服务触角,线上开设红色经典课程,线下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开展故事会、红歌赛等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学用示范基地
五里墩街道国祯广场·庐西门远教学用示范基地作为全市首个城市社区室内远教基地,在定期免费播放各类红色电影的同时,还将推行“远教+基地+商户”等学用模式,定期开展现场教学培训,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经营活动,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小庙镇枣林村远教学用示范基地注重发挥党建阵地作用,采取多元化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组织观看电教片,学习种植经验、提升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助推产业模式优化,助力电教远教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优秀站点管理员
井岗镇兴民社区李超自担任远教站点管理员以来,自觉加强党务知识和远教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经常到小区走访,了解群众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
稻香村街道朝阳社区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杨艳红紧扣新时代党员电教工作要求,精心制定社区远程教育学习计划,实行“三个一”制度,即观看一部电教片,进行一次深入交流,讨论一次播放计划,详细记录日常学用情况,推动远教规范化建设。
西园街道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曹海珍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理论知识和远程教育知识的学习,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定期播放法制教育片和爱国主义教育片,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使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五里墩街道陈村路社区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戴娟立足社区实际,结合推荐科目,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力求所学即可用,通过定期、经常性的播放电教片,使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荷叶地街道金荷社区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王田田积极主动学习远程教育相关业务知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信息平台及教育手段的优势,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活动载体,将远程教育的学习从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用标兵
西园街道光明社区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王鹏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远程教育学习制度,严格制定学习计划,筛选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庙镇李远东自担任远教终端站点管理员以来,积极学习远程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将远程教育融入党员日常生活,及时学习创新模式和先进做法,持续探索“远程教育+基地+党性教育+产业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平台载体作用。
下一步,蜀山区将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推进远程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良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