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党委一直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指导工作的座右铭,热心为民、任劳任怨、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努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在辖区内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赞扬。
(社区党员在为商家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密织疫情防控网,筑牢社区“防疫墙”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党员是冲锋陷阵的先行者,党组织是疫情防控的指挥部。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竹荫里社区党委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从大年三十起一直在岗在位“连轴转”。今年除夕夜,社区党委接到“防疫”指令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工作群召开“战疫”工作视频会,传达上级指示要求,结合实际筹划部署工作,明确“党委靠前、全面动员、抓实细节、共克时艰”的工作思路,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环境卫生保洁岗”、“抗疫信息宣传岗”、“疫情防护宣传岗”、“疫情全面排查岗”、“邻里守望互助岗”、“抗疫信息宣传岗”,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冲锋在哪里,工作卡点就延伸到哪里,始终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同时,充分发挥“红色六里”网格党支部引领作用,构建形成“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户”的组织体系和“社区—小区(网格)—楼栋—住户”的服务体系,推动防控力量向基层下沉,向网格延伸。今年以来,社区先后组织市、区下沉党员干部和街道社区党员共计59名100余人次,深入一线进行抗“疫”宣传、体温监测和情况摸排,给孤寡老人、隔离人员送油送菜等。
牢记“鱼水情”,带头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结合社区实际,竹荫里社区党委进一步建立了集精细管理、多元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同时定期开展了以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为主题的“为民”活动。在活动中,社区党委以“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帮居民之所需,共为老百姓办实事100余件。
在西园新村东北角有一块3000多平米的小花园,虽然居民称他为小花园,但实际上却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社区党委经过多次协调,争取到了改造经费。但是,在社区贴出即将进行改造的告示后,却遭到了居民的强烈反对。原来大家是担心小花园改造后,会被改成停车场等商业场所,担心碗口大的树会被砍掉,觉得太可惜。
针对居民的质疑,竹荫里社区党委一方面带领社区党员志愿者耐心地上门解释,一方面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收集大家的意见,与施工方进行沟通。随着社区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的完成,原先脏乱差的小花园成为了环境优美的居民休闲场所。三位当初反对最强烈的老人亲自将一面写有“为民者,民敬之”的锦旗送到社区,交到社区党委书记孟霞的手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竹荫里社区屡获殊荣。社区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社区”,国家民政部表彰为“星光老年之家”先进单位,被全国残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等荣誉百余项。
(名师帮帮团在帮社区居民调借纠纷)
成立“民师帮帮团”,打通矛盾调解“最后一百米”
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辖区内多为老旧小区,尤其是西园新村为1984年建造的小区,年代久远,室内装修陈旧为普遍现象,因水管老化出现滴水漏水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时常发生。为此,竹荫里社区特联合三里庵司法所、晟川律师事务所,组织社区热心居民成立“民师帮帮团”,从法律层面和居民自身角度化解邻里纠纷。
近日,西园新村72栋楼上楼下的两户居民又因为水管漏水问题发生了纠纷,两户居民自行协商无果,找到社区帮忙调解。人大代表竹荫里社区党委书记孟霞带着社区工作人员,联合“民师帮帮团”一起来到当事人家中,同时热心居民李女士也过来一起帮忙调解。社区工作人员找到维修水管的专业人员查看漏水原因,现场的律师再从法律的层面帮忙分析双方的责任。通过大家一起做思想工作,最终达成一致,由双方共同再找第三方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明确漏水原因及处理方法,整个检测过程双方住户全程配合,确保明确责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远亲不如近邻,及时的疏导、调解邻里矛盾,对社区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风气起着重要的作用。竹荫里社区充分发挥“民师帮帮团”的作用,及时舒缓群众情绪,调解邻里矛盾,为社区的平安和谐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