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和“末梢神经”,其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聚集多种力量,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由“陌邻”变“睦邻”
现代化高楼让人们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也让邻里陌生往来少。如何构建守望相助的和睦邻里,美虹社区邮电新村小区党支部引领打造的小区“睦邻点”,将“陌邻”变“睦邻”。
睦邻点内设议事厅、好人榜、书画坊、阅读空间、俱乐部。“睦邻点的建成,为居民间相互了解、党员们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看了今天的天气预报,天气晴好,不如我们去赵奶奶那边看看她的床单衣物可有什么需要晾晒的吧。”7月7日上午9点半,两位刚在小区睦邻点协助专业社工免费理发的“年轻老人”又组成“帮帮团”,结伴来到高龄独居的赵毓秀奶奶家帮其晾晒家什。
邮电新村小区在美虹社区大党委的指导下,于2020年4月成立了由社区网格长、党建指导员、居民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小区党支部,建立了以小区党支部为主导的小区议事制度,打造了睦邻点,为党员、群众在小区治理中体现主体地位、发挥主人翁作用提供了平台。
“充分调动小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参与度,最终实现睦邻和谐,守望相助,由‘陌邻’变‘睦邻’,助推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助力‘五好’小区建设,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实实在在体现出党的‘温度’。”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峰介绍。
孵化组织,由“独唱”变“合唱”
6月21日上午,虽然小雨下个不停,但还是阻挡不了居民参加社区举办“‘烟火’集市”活动的热情。党员叶女士说道:“现在我真的感觉到了社区的服务,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小区主人的权利,小区是我们全体业主的,现在在社区的帮助下,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日常服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听说社区组织活动,我们‘帮帮团’的人一早就来帮忙了”。
小区党支部落实“吹哨报到”制度,并由党支部统筹各类资源精准投放,依托“五社联动”服务运行机制,由社工通过面谈、培训、激励等方式培育了邻里帮帮团、怡然象棋队、环境巡逻队、电信专业志愿服务队等群众性团队5支,培养骨干力量35人。“把党员、群众聚起来,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培育社会组织,把各类组织管起来,开展‘微综管’‘微服务’‘微协商’,提升居民自治水平。”高峰介绍。
目前,已开展“遥忆时光 感恩母亲”“绿色生活 环保‘袋’回家”“文明养犬 你我同行”“义务排修电信故障”“小区‘烟火’集市”等党员服务活动,真真切切给小区居民带来服务,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五好小区”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榜样衍生,由“独秀”变“齐放”
“这是一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小区。2002年1月,住户吴朗同志去世后,家属按照其生前遗愿将其遗体捐献。他也是该小区第一位遗体捐献志愿者。而后,又有陈清秀、黄书祥、毛庆祥三位同志也先后进行了遗体捐献。小区还有在武汉一线奋战近两个月的抗疫英雄权循启,有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党员汪国俊。好人层出不穷,在小区建设正能量传播阵地迫在眉睫。”小区党支部书记杜钟道。
建设小区正能量传播主阵地,打造小区邻里文化、公益文化、好人文化,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让榜样的力量“繁衍生息”,由“独秀”变“齐放”,增强小区党员对信仰的力量支撑,小区新风尚蔚然成风。在老党员吴荣坤的组织下,邮电新村小区组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团队,截至目前已吸纳30名队员,并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61岁,其中有6户是夫妇。
通过党建领航小区治理,让党组织引领治理有了“底气”,让居民参与自治有了“士气”,让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有了“心气”,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小区“大家庭”的味道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