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坚持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大胆探索一条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路。
党建引领,将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去年初,随着市委“1+8”等系列文件的出台,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探索“1+1+N”小区党支部建设,重新整合划分了42个小区网格党支部。有威望、有能力、愿奉献的居民党员带头人任党支部书记,把热心居民党员选配为党小组长,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通过开展“党员见面工程”,激发居民党员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的各项治理中来。
自治为基,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
提着马扎,走进小巷,笑谈中了解百姓需求,化解邻里矛盾,团安村社区党委书记朱寿林被居民亲切地称为“马扎书记”。像朱寿林这样的“马扎书记”们,每天走进街巷小区、来到楼栋下,广泛听取民意。小区该怎么建设,社区服务如何提升等等,不再是社区“两委”商议,而是由居民说了算。
街道将居民议事平台在小区内全覆盖,成立议事委员会63个,议事会成员达到496人,实现了“我的小区我做主”,将“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居民邹书芳表示“在家门口召开居民议事会的形式很好,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商议解决,省去了很多中间的环节。”
法治为本,让群众切实感受公平正义
随着城市发展,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家庭矛盾纠纷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街道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整合,打造便民利民的警民联调室。陶文驹是街道原司法所所长,退休后就来到了警民联调室当调解员,一干就是5年。5年来,警民联调室调解纠纷400多起,陶老也成为居民心目中的“亲人”。
街道与和源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公益性法律服务平台:“奚兵律师工作室”。这是合肥首家以律师个人命名,扎根在基层街道的公益性法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200余次。
德治为先,“你来做”变成“我要做”
2019年,街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举办党员政治生日会,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选出陶文驹、卫功兰等“十大社区领袖”,为每一类型“领袖”量身打造发挥平台,使其在社区矛盾调解、环保治理等领域有为有位;组建“先锋宣讲团”,57位百姓宣讲员在小区内开展多种理论政策宣讲,居民群众从被动管理到主导参与的意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一次次社区痛点和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一个个掷地有声为民服务项目落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与日俱增。在新时代里,五里墩街道逐步走出了一条充分依靠群众,“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治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