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城市党建
井岗镇兴民社区:构建家园治理共同体 推动支部建在小区 治理落到家园
发布时间:2020-05-08 信息来源:网站管理员

 

井岗镇兴民社区是以居民小区为主的社区,辖区有金大地、博澳丽苑等9个居民小区,兴民社区党委按照蜀山区委《关于党建领航小区治理“五好”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立足实际,着力构建社区党委领航,小区党支部具体负责,驻地单位、结对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普遍参与的“家园治理共同体”,全面推动支部建在小区,治理落到家园。

党组织领航,担当家园治理共同体的主心骨

社区党委着力优化党组织设置,外借力,内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家园治理中的领航作用,有效促进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一是社区党委打破条块地域行业的壁垒,联合18家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和驻地单位党组织653名党员组建社区党建共同体,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为圆心,各共建单位党组织为连心层的社区治理“同心圆”,变“单兵作战”为“集团推进”,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委在家园治理中的领航作用。二是综合考虑辖区小区情况,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将党组织建到小区,形成“社区党建共同体—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户”的四级社区党组织网络,积极推动小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小区党支部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小区有了党支部,家园治理就有了主心骨,鲜红的党旗在小区高高飘扬。

1.jpg

(社区党建共同体召开联席会议)

网格互融,细分家园治理共同体的责任田

社区党委力促党组织网络和社区治理网格双网融合,以小区党组织体系为依托,按照全域覆盖、规模适度、边界清晰、因地制宜、便于服务的原则,划分网格8个,全面梳理网格任务,整合综治、计生、城管、安全生产、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和服务进网格,推行小区党支部书记与网格长交叉任职,配齐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24名,对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全科培训,确保业务全科、能力全面、服务全心。网格互融促进党建与家园治理有机融合,达到党建领航,一网服务的目的,确保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信息全掌握、服务无遗漏。

2.jpg

(兴民社区公开网格长信息)

协商共治,建立家园治理共同体的工作机制

社区党委在每个小区(网格)成立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牵头,物业公司负责人、业委会主任(业主代表)、社区民警、红色管家、志愿服务站负责人、商户代表等为成员的“1+X”家园共治委员会,建立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召集的家园共治委员会例会制,小区党支部书记将影响小区治理的问题和居民普遍反映的诉求整理成议题提交家园共治委员会共同商议,共同解决。涉及小区内大事要事,无法解决的,由家园共治委员会商议后,交社区“两委”会研究并决议,建立“党建领航、协商共治”家园协商议事机制,变一家‘独唱’为多元共治‘合唱’,推动工作更为顺畅、服务居民更为有效,已成功化解小区停车难、疫情期间快递存放、外墙脱落、养犬等问题40余个。

3.jpg

(疫情期间通过家园共治委员会协商后建立的红色快递驿站)

党员示范,激活家园治理共同体的红色细胞

充分发挥党员在家园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我先行”活动,小区党支部根据家园治理工作需要和居民需求,发掘党员特长,发布环境监督、绿化养护、图书维护等岗位,倡导党员亮明身份认领岗位,营造党员先锋示范带动家园治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红色管家”项目,以楼栋为单位在小区党员中推选“红色管家”,协助网格员入户采集住户信息,收集民情民需,及时反馈处理诉求,并根据住户情况提供分类式贴身服务,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关注人群,做到每日敲门看望,对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全职家庭主妇,做到每月问需,及时提供帮助,对无特殊情况的家庭,做到每季度问需,做好民情上传下达,畅通了民情民意反映渠道,疫情期间,他们主动参与宣传劝导、体温监测、后勤服务、环境消杀、信息摸排等防控工作,得到居民的广泛赞誉。三是推进红色物业和业委会建设。选派党建指导员、发展物业公司骨干为党员、引导党员进入业委会等方式组建物业公司党支部和业委会党支部,扩大党组织在物业公司和居民自治组织中的有效覆盖,引导党员在家园治理中挑大梁、唱主角。

4.jpg

(红色管家在疫情期间开展红色代办服务)

阵地便民,延伸家园治理共同体的服务触角

将阵地延伸到小区,便民触角延伸到家庭。一是综合利用物业用房、社区办公用房在小区内建立党群服务站,设有党员活动室、家园议事厅、红色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家风家训馆、老年人活动站、红色书吧、文体活动中心、法官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等功能室,既为小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场地,更能让他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家门口”式服务。二是利用小区广场,建成志愿广场,促进便民服务进小区。三是利用小区楼道,建成书香、廉政、志愿、养生、好人、蔬香、花香等7个特色楼道,特色楼道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而且让居民在楼道里就能体验读书、养护的乐趣。

5.jpg

(在金大地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

多方协同,凝聚家园治理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集社区党建共同体、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之力抱团服务。一是依托社区党建共同体,结合共建单位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小区治理任务和居民需求,制定共建项目20余个,组织18家共建单位开展“众筹植树、全民认养”项目,在小区众筹认养绿植2000棵,与合肥铁路运输法院共建社区治理法治化基地,开设普法课堂、庭审进小区等活动,有力引导共建资源进小区,发挥为民服务实效。二是在居民中充分发掘能人达人,依据兴趣和特长,在小区成立乐享读书会、金大地舞蹈队、雅韵旗袍队、小区篮球队、羽毛球队、环境曝光团、和事佬调解队等20余支的居民自治队伍,引导居民自发参与小区的环境监督、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等活动,建立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家园治理共同体。三是注重发挥“五社联动”在家园治理中的作用,依托专业优势,建立春语儿童康复中心、心理咨询室、医养结合点、社区食堂、幼儿早教等,精准回应小区居民多元化需求。

6.jpg

(党建共同体成员单位开展“众筹植树,全民认养”项目)

文化化人,构建家园治理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以小区文化建设为抓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一是睦邻文化。在春节等传统佳节时开展“我们的节日”,通过举办“写春联、送春联”、“包粽子大赛”等居民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睦邻友好活动,加深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睦邻友好的小区文化。二是家风文化。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好家风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将评选出来的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家训在家风家训馆集中展示,供居民学习,让每个家庭都能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三是特色楼道文化。利用小区里的楼道空间,发动居民参与楼道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楼道,用格言、故事、好人事迹、图画等内容,将楼道变成精神文明宣传的新视窗,使居民在进出楼道时受到教育和熏陶,用图书、水培蔬菜、盆栽等将楼道变成便民为民的新载体,加强居民之间交流和互动。四是志愿文化。在社区和小区倡导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志愿文化,社区开办爱心银行,居民注册率达80%,在小区建立9个志愿服务站,3个志愿服务广场,1个志愿楼栋,引导居民发挥光和热,参与爱心理发、法律咨询、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红色代办等志愿服务,既便利了他人也充实了自己。

7.jpg

(在小区开展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