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地处合肥老城区,面积2.918平方公里,分布着49个住宅小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旧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老旧小区的封闭管理和服务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稻香村街道巩固拓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果,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方式,帮助小区筑起一道疫情防控“安全墙”。
自我教育,担当宣传先锋
稻香村街道“身边人讲身边事”稻香讲述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从群众角度、以群众口吻、讲群众故事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倡导。疫情发生以来,讲述团成员积极参与到本小区的防疫宣传教育工作中,劝导居民配合街道、社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家住轴承厂小区的80岁讲述团成员王正芳老人,加入社区“党员小分队”,在巡查中教育劝导聚集聊天的老人们回到家中,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老年人的防疫宣传教育。身患癌症的讲述团成员孙宏煊老人,挥毫泼墨,写下毛笔书法作品——《长征》,振奋居民精神,增强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守小家为大家,营造人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氛围。“看着社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总是牵挂着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总想为大家做点什么,虽然我不能战斗在疫情一线,但我可以用手中的笔写下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字,在后方为他们呐喊助威.”孙宏煊老人说道。
自我管理,发挥集体智慧
几名老党员对黄山路社区党委书记洪波说:“我们申请加入临时党支部,一起做好小区的管理,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前不久黄山路社区为了加强管理对太湖支路上的8个老旧小区实行打包管理,只留一个路口,把十几道门统一到一道门上,并在值守点成立临时党支部,这一做法得到了8个小区居民的认同,社区成立了“党员小分队”负责巡查防控,带动居民们对自己居住的小区和楼栋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自查管理。每个人都有我的“地盘”我负责的意识,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合作化南路社区利用网上“周末议事厅”,发动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加入小区疫情防控管理,集众人智慧,为小区的防疫工作出谋划策。政府出台的相关“通知”“公告”,小区最新的防疫工作动态,需要居民配合的相关要求等等,都会由物业或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的议事群、微信群、楼栋内发部和张贴,对小区的居民进行约束。比如封闭管理、严控出入、禁止聚集、戴口罩、出租屋管理等内容。“小区是我们大家的,疫情防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得益于社区党委搭建的网上“周末议事厅”平台,我们广泛发动业主参与疫情防控,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安高物业负责人董宇晓说道。
自我监督,倡导互帮互助
4.8万常住人口,不足110名社区工作人员,面对如此大的比例悬殊,怎样才能精准掌握居民讯息,社区动态,解决居民困难?稻香村街道通过提高居民自治意识,让“小区是我家,幸福靠大家”的思想深入人心,倡导居民自我监督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破解了这一难题。
“我们这里有人聚众打牌,请你们派人过来劝导一下。”社区接到一居民的举报电话后,迅速联合辖区派出所、小区物业进行实地排查,发现一户居民家中两张桌子共8个人在打牌。社区和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对居民进行了劝离,及时避免了因多人聚集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哪里有人聚集聊天,哪家有人刚从外地回来等等,这些信息都会及时传递给社区,有效填补了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防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点。
在加强自我监督的同时,感动和温暖时刻存在。家住望江西路社区85岁的孤寡老人孟老,由于疫情的影响,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提供送餐服务,社区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进行疗养,康复出院后,社区接过了“接力棒”派专人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左邻右舍得知这一情况,也都主动担当起关心老人的职责,对老人嘘寒问暖。“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是特殊时期,邻居之间更应该相互关照。”邻居王阿姨说道。
自我服务,保障有序生活
“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我到门口的值班点帮着把周围邻居的报纸、快递、蔬菜送过去”家住安高城市天地小区的张先生说道。张先生是众多志愿者之一,为了减少小区居民外出次数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他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为小区居民提供投递到家服务。
小区封闭管理其间,外出购物成了最大的难题,一是对进出小区的次数和人员有限制,二是外出也存在感染的风险。小区业主们充分发挥了微信群的作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通过在线沟通解决物资购买和送达难题,实现足不出户即可满足日常所需,通过这样的自我服务,在实现封闭管理期间,也让小区居民生活井然有序。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现疫情防控中群防群治的生动表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