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笔架山街道探索区域党建治理新模式:“小街道”撬动“大机关”
发布时间:2019-08-06 信息来源:网站管理员

 

蜀山区笔架山街道为有效破解辖区大单位多、大机关多的实际,以“区域党建联席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街居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打破基层党建领域中的“条块分割”壁垒,使“条”和“块”的资源在一定的平台和载体上,实现纵横流动、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党建工作新合力。

1.区委葛斌书记亲自担任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人_meitu_1.jpg

(区委葛斌书记亲自担任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人)

4.街道党工委成员参加省直机关党建活动_meitu_4.jpg

 

(街道党工委成员参加省直机关党建活动)

 

以区域融合为切入点,下活党建“一盘棋”。打破“单位党建”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建立区域联动、横向互动的党建组织新体系。以区域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坚持整体推动。全面建立街居两级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辖区中央驻皖单位、省市机关、省属大型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5大类44家单位参与。街道层面由蜀山区委书记任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召集人,统筹街道区域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大事项的协调推进。社区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负责人,负责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各成员单位轮值召集,主导解决各方诉求和群众期盼的实事,让驻区单位从“局外人”变成“一家人”。

4-2共建单位志愿者义务献血_meitu_5.jpg

(共建单位志愿者义务献血)

5-2党建共建单位参加全省“环天鹅湖24节气跑”_meitu_6.jpg

 

(党建共建单位参加全省“环天鹅湖24节气跑”)

以制度化建设为关键点,打造党建“新引擎”。充分发挥街道居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基层治理力量团结凝聚在党旗之下,推动区域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组织联动机制。建立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双向联系沟通制度。结合驻区单位“四联四定”、党员“双报到”活动,推动在职党员进小区亮身份,走在前头、作出表率,服务群众。资源联享机制。整合搭建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各成员单位相互开放文体等公共场所及资源,打造区域党组织共享共用的学习阵地、教育阵地、宣传阵地、活动阵地,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享联建。服务共创机制。结合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因需设置志愿服务岗位,根据党员自身特长、专业、爱好等特点,主动认领志愿岗位。通过岗位认领、重心下移,着力帮助解决街道社区重难点问题。活动共办机制。结合驻区单位和街居党组织工作重点,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协同省报业集团、省民政厅法规处,举办全省首届社区治理天鹅湖论坛,共商基层治理难题;联合安徽新闻网开通全省首个“小区事务大家谈”在线直播栏目,针对小区治理热点问题在线答疑,分享小区治理优秀案例;依托合肥电视台,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电视台,走进小区,贴近群众,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党员共育机制。按照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以“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水平”为目的,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居民群众提供文化、法律、教育、科普、环保等志愿服务。

7。区域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认领党建项目_meitu_7.jpg

(区域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认领党建项目)

以项目化推动为支撑点,夯实党建“主阵地”。坚持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作为有效载体,有效实现区域各类党建资源和党建项目的精准对接,成员单位年初填写“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经过党建联席会议梳理汇总后发布“项目清单”,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主动认领,通过相互服务使资源流动起来,不断增强基层治理合力,打破以往的行政隶属壁垒,强化了共驻共建意识。安徽出版集团结合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活动为党庆生,9家成员单位100余名机关党员参与其中,被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结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着眼改进创新舆论宣传、深入基层、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发出合肥声音。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结合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环境保护“六进”活动,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宣传,将绿色环保理念植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