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荫里社区位于西园新村湖心岛,总面积0.561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楼122栋,4862居民户,常住人口14792人。2009年,竹荫里社区获得“全国文明社区”荣誉称号,主要服务范围西园新村小区,也曾获得“全国文明住宅小区”和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利古里亚“国际特别荣誉奖”。为进一步建立集精细管理、多元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管理服务新模式,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探索建立“1367”工作机制,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
一、搭建一个载体:整合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建设“一站式”的服务综合体——睦邻中心。
竹荫里社区以睦邻中心为圆心,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阅读空间、邮局、银行网点、便民超市、法治文化园、社区大舞台等,满足小区居民健康、教育、文娱活动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1、睦邻中心议事大厅:以减负扩能增效为目标,设立综合受理台,协调处理各项社区事务,及时反馈居民各类信息。并对居民开设多功能活动区和阅读休闲区,变原有的办事大厅为休闲阅读、政策宣传、居务协商、居民自治的活动场所。
2、“老孟面对面”:社区党委书记孟霞既是区人大代表、党代表,也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同时也是一名居住西园新村小区20年的常住居民。“心地善良、为人厚重、雷厉风行”,被居民习惯称为“老孟”。在睦邻中心议事大厅设立“老孟面对面”,作为社区党委第一责任人,亮出身份,发挥“领航作用”;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优秀代表传经送宝,发挥示范作用;作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站在最前沿,答疑解惑,发挥协调作用。定期召开网格任务部署会,牵头组织网格协调会,与居民谈心事、办难事、解难题。
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互联网+生活服务的智慧云平台,建立立体式服务体系,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引导居家养老向社区养老转型。引入smartcare智能守护设备试点24小时全方位为老人保驾护航。
4、家庭发展服务中心:从“家庭保健、家庭文化、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四个方面关注新家庭、促进新发展。打造了健康小屋,方便社区老年居民寻医就诊、日常体检;开设阳光家园教育转化平台,让转化人员以社区为家,传播正能量;启动心理关怀项目,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入户走访、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沙龙三种方式,帮助居民打开心扉,健康生活。
5、青少年活动中心:开放画室、手工室做为辖区青少年家门口的绘画书法学习场所;另外联合社区开展一周一次“书香阅读分享会”项目、每月一次“幸福家庭好家风”项目,满足社区青少年家庭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二、强化三色管理
把辖区4862户居民标注为三个类别:红标户为辖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党员、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志愿者代表等,后期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各自的先锋带头作用;黄色代表安全警示,黄标户为刑释解教、重性精神病、信访户等,需要社区网格队员监督关注,定期上门了解情况;绿标户为辖区低保、残疾、大病救助、计生失独家庭,需要社区关照,为他们开辟社区绿色救助通道。“红黄绿”三色重点突出,引导网格员为不同类别的居民送上最需要的关怀。
三、突出六里网格
按照西园新村原有的特色,社区打造了“六里网格”(桃源里、梅影里、桂香里、松涛里、竹荫里、枫林里),将社区划分为六大网格和三个综合网格。其中,六大网格按照400户左右为标准,细分为11个网格,加上综合网格共14个网格。社区党委按照“六里网格”,把社区465位党员划分到10个居民党支部和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为基本框架,协调社区层面的重要问题、解决网格内部事宜、解决楼栋居民问题;形成“全员参与、共治共建共享”的管理格局。
社区以“1+2+4+N”模式在每个网格内组建了“七彩服务帮万家”网格员队伍(1+2+4代表一名网格员+两名信息员+民警、物业、家庭医生、社区事务员;N是社区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楼栋长等)。网格员共14名,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信息员共配备16-18人,统一由社会组织招聘,工作内容和相关职责由街道社区把关和考核,采取“4+X”的工作时间开展工作。
四、开展七彩服务
社区党委整合服务资源,践行“七彩服务帮万家”党建品牌,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构建起七个特色服务板块,开展赤色党员先锋服务、橙色敬老爱老服务、黄色扶贫助困服务、绿色环境保护服务、青色助学爱幼服务、蓝色健康生活服务、紫色文体娱乐服务等七彩志愿服务,有针对性地服务不同层面居民。
竹荫里社区通过不断地探索,提高服务水平,开创社区工作新方法,形成社区“党建引领、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工作管理新格局,实现“党建在网格的全覆盖、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居民对党组织的一呼百应”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