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先行先试 蜀山区全力推进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在蜀山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9-03-29 信息来源:网站管理员

 

试点探索    敢为人先

着力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蜀山区各街道在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共建共享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方面,先行先做,为全力推进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在蜀山落地生根作出了相应探索。

01

笔架山街道

首届社区治理天鹅湖论坛启幕

 

一场名为“新时代 新社区”的首届社区治理天鹅湖论坛在笔架山街道启幕,论坛采用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省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社区治理各界基层工作者参与其中,就社区治理和群众关心关注的“业委会成立与换届”、“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小区车辆停放管理”、“物业服务质量及收费”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为笔架山街道解决基层治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和举措。此次论坛通过搭建协商平台,针对“党建引领 多元治理”社区治理体系展开探讨,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1.png

02

五里墩街道

立足社会治理新需求,多元联动调解止纷争

 

合力推进“警民联调室”调解工作机制

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整合,与辖区派出所联合打造“警民联调室”,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综合施策、联动调处新格局。

建立“奚兵律师工作室”

2.png

 

与蜀山区第四届政协委员、安徽和源律师事务所奚兵律师联合打造“奚兵律师工作室”,这是合肥市首家以律师个人命名、扎根在基层的公益性法律服务平台,工作室秉承中立、客观、专业、公益、公正惠民、弘扬法治的宗旨,由值班律师每周三定期轮班坐诊,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专业的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维权援助、法治讲座等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纠纷,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涉法涉诉案件和社会矛盾,让群众的法律问题可以“少走弯路,少花钱”,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基层。

“微调解”团队专治居民烦心事

家家景园社区成立了由5支调解队伍构成的“微调解”团队,包括由专业律师组成的“奚兵律师”调解队、由社区民警牵头的“社区守护”调解队、由物业公司负责的“和谐互助”调解队、由诚信商家组成的“诚信经营”调解队和由星级党员、志愿者牵头的“红星调解队”,针对夫妻矛盾、邻里纠纷、财产争议、消费维权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纠纷类型,变“微问题”为“没问题”。

 

03

三里庵街道

组建全区首家“大工委”

3.png

 

 

注重组织共建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吸纳辖区单位负责人兼任“大工委”委员,选取示范社区先行先试“大党委”,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实现辖区各要素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全面构建“一核多元”工作格局。

注重资源共享

变“两家人”为“一家人”

针对基层党组织资源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打破沟通壁垒,集中各方优势,推动“大工委”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互联互动。

注重机制衔接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逐级健全“大工委”工作机制,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大工委”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大工委”全体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工委”联席会议,加强分类指导,研究解决新问题。

4.png

 

 

注重功能优化

让“基层”成“基石”

依托街道、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多功能活动室等资源,面向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开展党课教育,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各行业党员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行以“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开展了“微心愿”志愿服务,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难题,形成“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城市基层党建新常态。

04

稻香村街道

成立望江西路社区“大党委”

5.png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大党委”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推进了党的领导在基层全覆盖,搭建了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共推的方式,充分发挥平台集聚整合效应,切实把辖区资源与稻香村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丰富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为社区治理的深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大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委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发表意见。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年终对兼职委员进行评议,采取群众评议和实绩考核等方式,形成合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增强社区党组织引领力

社区“大党委”打破了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局限,搭建辖区党组织沟通协商交流平台,积极吸纳党组织负责人参与社区重大事项讨论,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提升对社区公共事务的领导力、渗透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的荣誉感,构建了以基层党建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突出为民服务宗旨

“大党委”进一步丰富了街道党建“双强双引领”活动内涵,通过用活辖区资源,互补短板,用长长板,以“绣花”工夫,将社区服务治理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并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做到“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岗位双奉献”,撸起袖子加油一起干,使党员时刻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民服务。

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