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赴三地学习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6-05-07 信息来源:

       4月28日至30日,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组织部分街道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负责人,一行15人赴马鞍山市太白镇、宣城市郎溪县、江苏省江阴市等地进行党建工作考察学习

先后实地参观了当涂县太白镇为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万山中心村和詹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桃花社区党建示范点建设;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涛城镇庆丰村基层建设;江阴市澄江街道虹桥管理区君山路社区、云亭街道毗山村基层党建。通过观摩、座谈交流和互动提问的方式,详细听取了三地在基层党建、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大家边参观、边讨论、边对比、边谋划,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特色与亮点

(一)提升认识,固本强基意识强。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前提。三地有关党组织在摸清社区党建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算了“两笔账”:一个是“政治账”,抓好社区党建、建强社区党组织,能使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充分落实,老百姓的福祉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加牢固。另一个是“经济账”,三地的层次都不高,都是直接面对居民(村民)的,社会治理任务重、难度大,工作中被影响稳定的问题牵扯太多的精力。因此,三地党委认识到,与其事后花钱买稳定,不如事前打基础,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两笔账”的对比分析,三地党委抓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谋划和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促进社区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投入优先,物质基础保障足。三地党委特别注重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优先投入、舍得投入,把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转化为实际行动。江苏省通过社区公益岗位政策为社区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和大学生党组织书记助理,加强社区工作力量;选派县(市、区)优秀机关干部、街道(镇)班子成员或后备干部到工作薄弱的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指导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江阴市通过新建、改扩建社区场所使所有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

(三)规范布局,综合服务功能全。三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规划超前、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太白镇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场所最大化”的原则,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功能改造,实现了村部由“衙门式管理”向“便民服务式”的功能转变,建设了多功能室、文娱活动室、医疗计生室、便民服务大厅、加文化活动广场,另根据需要增设老人日间照料室、数字化综合服务社等特色功能室。江阴市云亭街道在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统一推行“6+X”设置模式,各社区统一设置党群服务、民政残联、计划生育、治安民调、文明创建、劳动保障六个服务窗口,并根据社区的不同实际,设置物业管理、用工招聘、科技信息、物流服务等若干个特色服务窗口,拓展和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四)致力创新,基层党建亮点多。三地均能根据自身建设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形成了百花齐放、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太白镇桃花社区因当地的特色,以桃花之名,提出了“六美党建”:即桃花之美、党旗之美、先锋之美、硕果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江阴市澄江街道虹桥管理区君山路社区提出了党员六项制度,“党员承诺制”,做到党员每年走访一户普通家庭,解决一项实际困难,结交一个社区朋友。“党情日记”,打造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新平台,搭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开展党员轮流值班制、“党情日记”记录制和民情分析反馈制。“党员议案制”,不断扩大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通过“党员议案制”以民主促进民生。“党员红袖章制”,开展以“红袖章”为标志的社区党员八大责任岗活动。“232名党员笔记活动”,坚持每年“走进党员家、倾听党员说、关爱党员情”。“党员政治生日”,开展“红色生日,红色礼物,红色誓言,红色奉献——党员政治生日系列活动”。

 二、经验与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三地基层党建方面的先进经验,是近年来社区党建创新成果的一种集中展现,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方式上的重要创新,是传统社区党建模式向新型社区党建模式的一个成功转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决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三地党委坚持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来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只有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二)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必须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必须在实际情况中诊好脉、定准位,使之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贴近街居实际,更加贴近党员群众工作生活实际,构建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互促共进的融合机制。

(三)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虚功实做。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基层蕴藏着群众的智慧,也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基层党建工作只有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才能被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只有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做到党建工作的每一条措施都能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每一项成果都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实惠和好处,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才能以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必须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哪一级党组织的事,也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三地的经验表明,只有跳出“就基层党建抓基层党建”的狭隘思维,树立大党建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开发、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行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