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蜀山区西园街道“三个好”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
发布时间:2016-03-29 信息来源:

       近年来,蜀山区西园街道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好平台、定好岗位、建好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履职在岗位、八小时外奉献在小区”,使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

一是搭好平台迎接党员。6个社区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志愿者工作服务站,制定服务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的联络与组织工作,收集整理开展服务相关资料。主动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接,多联系,勤沟通,提高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率,统筹辖区内外各单位人力资源。并通过《西园人》社区报、街居先锋网、宣传栏等多种措施招募在职党员志愿者,根据在职党员和志愿者服务意向、专业特长和能力分类组建不同服务团队。目前,通过个人主动报到、单位集体报到、社区动员报到的方式,已有11家单位与社区签订协议,15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建立服务团队27支。同时,街道还通过实施“爱心传递”工程,将街道机关54名党员下放到社区一线,建立街道机关党员职工带头走访联系群众制度,直接与群众对接,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做出实效,将联系帮扶群众常态化;对困难家庭进行“一助一”、“多助一”帮扶,共结对帮扶54对困难家庭。自20125月活动开展以来,共深入居民家中走访帮扶800多人次,对帮扶家庭实行经济援助和实物援助累计达10万元,真正做到了机关联系基层,干部帮扶群众。

二是定好岗位用活党员。围绕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心工作,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创新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依据在职党员特点、兴趣、技能等,开展“让党旗在社区中飘扬”系列活动。优化岗位配置。建立“三长+七员”组合服务岗运行模式,由社区退休党员担任“三长”,即党小组长、网格长、楼栋长;由在职党员担任“七员”,即扶贫帮困服务员、健康健身服务员、便民利民服务员、人文关怀服务员、平安建设服务员、文明创建服务员、时事政策服务员;提供服务时由“三长”协助“七员”开展活动,并对“七员”在活动的表现进行记实记录。目前街道已有70名党小组长、125名网格长、210名楼栋长,200多名在职党员认领了“七员”。细化服务项目。建立群众需求库,通过走访入户、发放需求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居民需求,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项目清单》,并根据“七员”岗位,细化到具体服务项目,增强服务针对性。目前,6个社区均设置了超过50项服务项目清单供在职党员选择。拓展服务方式。根据在职党员行业、特长和认领服务岗位情况,开展“组团式”、“单一式”和“互助式”服务。“组团式”服务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解决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单一式”服务以圆梦“微心愿”、践行“微公益”主题,组织在职党员一对一服务群众。“互助式”服务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载体,由社工引领在职党员参与邻里守望、爱心助残、义务帮困等活动。

三是建好机制提升党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社区建立健全3项制度,提升在职党员服务质量,发挥活动长态效应。建立服务公开制。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台账”,详细登记在职党员特长、服务内容等信息,并通过公示和发放联系卡等形式,让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和岗位,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建立服务承诺制。对每一名来社区报到的党员详细介绍社区的社情、民情,帮助其根据自身条件作出服务承诺,并在社区党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作为评议的标准。建立服务记实制。依据在职党员参加认领服务岗位和项目的服务情况,据实登记《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服务记录表》中,由社区安排专人负责回访,记录服务实效,作为评议在职党员的依据。建立服务反馈制。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及服务对象,每半年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评议,客观评价党员,并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进行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