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党建指导员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对接,进而扩大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一直是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在全面总结第一批派驻指导员的得失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批党建指导员的对接我们打破常规,开到企业、社会组织“家中”去,身在其境,要求部署、观摩交流,相得益彰,以新视角、新思维、新动力实现党建指导员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无缝对接。
新视角。为克服以往党建指导员对接会参与范围小,地点僵固,氛围清谈,照本宣科,收效甚微的弊端,此次第二批党建指导员的对接我们创新模式,于
新思维。为改变党建指导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单线联系、单向互动,各方重视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我们拓宽思维,探索推行“五加”工作法,形成“五位一体”立体架构,一层带一层,一层推一层,压力层层传递,效果层层体现。一加街道班子包联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引领包联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工作,及时掌握解决全局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难题;二加党建工作指导组,细选街道党政办、财经科、计生科精干人员成立两个指导组,包联6个社区,以专业的业务指导、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的沟通汇报,将突出问题解决在指导一线;三加社区党组织,落实社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社区年度党建工作重要议题,成立社区工作组,细化分解工作要点,安排专人主抓主推;四加市、区、街三级党建指导员,精挑基础设施好、重视程度高的非公企业6家与2名市、区级单位指导员“一对三”定向指导,同时扩大街道本级指导员的指导范围,以“一对七”、“一对十”的标准,实现全覆盖,不留盲点、不拖后腿,同步完善;五加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自身,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由入驻地党组织负责,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督查问效制度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党建工作热情,变陌生为熟悉,变被动为主动。 新动力。为避免党建指导员消极怠工,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假意应付,互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局面,我们严格考核制度,优化推出“捆绑式”考核,将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组指导目标考核,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考核、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星级评选予以打包评分,由街道党工委配合区非公工委在每年12月底综合评定等级,奖优罚劣,警示提高社区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组、党建指导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危机意识,并圈定培训交流重点项目,主动对接财智中心、联华集团等先进企业,适时组织全街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前往观摩学习,以严谨的考核、开拓的视野、虚心的学习为推进全街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四级联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