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西园街道创“两委两站”治理模式 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发布时间:2015-04-08 信息来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面对千家万户、千差万别的服务需求,基层组织以传统的行政手段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表现出能力不足、精力不足、活力不足、定力不足,导致人民群众不满意,上级部门不满意,基层工作者不满意。西园街道党工委立足自身,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两委两站”模式,理顺职责关系,完善社区治理架构。调整完善社区组织架构,在社区增设“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形成了以社区党委领导为核心、社居委民主自治、社区工作站依法行政、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服务的“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架构。二是构建“三社联动”平台,优化整合资源,理顺服务运行机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日常运行由社工、社区、社团共同完成。设计为“1+2+X”结构,即由1名专业社工岗位、2名社居委成员、若干社区社会组织会员有机参与。形成社工引领、社居委支撑、社会组织补充的“三社联动”的基层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三是打造职业社区工作团队,引入专业社工,培养社区服务人才。一方面通过购买职业社工岗位,开展社区服务;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培养社工人才。经过几年集中培养,在职职工已有31人通过了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助理社工师18人,社会工作师13人,党员24人。四是设计服务载体,运用项目管理,实现社会协同参与。坚持“用项目管服务”。开展了一批符合居民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即“阳光四季”服务项目、社区矫正和心理辅助服务项目、“情暖夕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老少活动家园服务项目、志愿广场服务项目、“蜀苑之声”艺术团文化服务项目。

二、取得成效

一是围绕服务导向,加强统筹协调,使党的核心得以凸显。“两委两站”的治理模式,突出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完善了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使社区服务有了平台和抓手。巩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调动社区力量,整合辖区资源,让社会协同成为现实。社区服务的项目化运作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实现了“社会进半步”的有效转移。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跟着服务走,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打天下的资源配置格局,为激活各类社会要素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在服务项目实施的中,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使沉积的社会资源能够向社区流动。三是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人员素质,使专业服务成为可能。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将素质提升指标化。提前达到安徽省“十二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4+1”的标准,即在每个社区的“两委两站”中,各配备1名社会工作师。四是实行购买服务,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归位迈开步伐。尝试“政府退半步”,解决行政手段不能管、不该管、管不好的问题。杜绝政府资金在投入上撒胡椒面,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确事务流程,搭建服务平台,使自治功能充分发挥。通过引导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事务,搭建广泛多层面的协商平台,确保各方合理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培养了居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所获启示

“两委两站”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对现有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提升。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有体制框架,没有推倒重来。理顺了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更新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二是把握了抓住基层、打牢基础的关键。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以社区为本”。立足系统思考,统筹谋划,从多个维度发力,从不同侧面突破,以期建立起基层公共服务的理想体系。三是秉承了以服务为宗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先,立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服务平台的搭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自我管理与服务;通过项目化实施服务,引导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服务内容的筛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从而培养居民自治精神和公民意识,最终推动整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