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首届后备干部素能提升班学员交流发言材料之一
发布时间:2014-06-26 信息来源:

风乎复旦,咏而归

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任红

 

如果说旅行的意义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那么,这次五天的复旦之旅,是对自身思维、能力、意识的一次重新认识的过程。五天里,大师们为我们展示了知识之美、思考之美、学习之美,尽管是第三次来到复旦,我仍然为拥有当面聆听大师教诲、近距离感受复旦浓厚学术气息的机会感激、兴奋不已。

一、大学之美。大教育学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基石也是大学的灵魂。这次来到复旦,集中听到十位大师的讲授,幸哉!乐哉!大师就好比是知识的导游,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学识之门,他们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该怎么做,从何做,他们会跟你分享他是如何看待一个问题,如何运用理论去研究问题的根本,如何得出结论,如何用这结论指导未来的行为,让我们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问题,看到事物的来路和发展,做事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仅在于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在于他们厚重的人生体验,以及对人生独到的认识和思考。上海市委党校的朱明毅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插队时期难忘的“插兄”生活,以及在那段岁月里对生活、对命运的感悟;还有冷鹤鸣老师,讲述了在他妹妹患病弥留期间他和家人对生命、对尊严的思考,都让我们感动之余,更多一份对信念、对信仰、对灵性良心的思考。

二、创新实践之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仅是作为后备干部的我们的基本政治责任,也是每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学习本身,尤其这一次的学习,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值得大悦!

到复旦第一课,是《新时期的创新思维》。说实话,心里其实一直存在疑虑:现下社会,言必创新,常有被创新趋着不停疾奔之感,方生方死,心困神倦。但老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创新其实就是面向未来、注重系统、自主选择,创新就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一场最大的创新实践。在《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课程中,上海浦东新区党校周慧敏教授从六大领域为我们全面解读了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在审批制度、贸易业态等方面的创新都对我们的改革有着借鉴意义。如审批制度中的负面清单、备案制等可否应用到我们的招商引资的工作中;还有从上海自贸区创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试点——“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得到的启示,合肥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而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在积极“招大引强”打造“十万坐席、百万空间、千亿产值”的同时,加强财政投入、争取国家支持,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尝试,未尝不是一种创新。

三、自知之喜。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临行前,李书记在开班动员中也提出希望,希望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这次培训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学习的系统性、思维的创新性上的差距,老师授课过程中提到的许多东西,如极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等之前都从未涉猎过,但这些理论都能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还有许多的实例……几天的学习,让我在羞愧于自身知识的贫乏和认识的狭隘的同时,更多的是犹如醍醐灌顶般的喜不自禁——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还能做到更好的可能,进一步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认真思考,踏实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想这样,也就是达到了这次李国瑞老师希望我们做到的一点:悦纳自我。

很庆幸,能和这么多优秀年轻干部一起求学,我想,每个人的收获都是丰硕的,都有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回来的火车上,还能听到同学三两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学习内容,抒发各自见解。真诚感谢区委给予我们这么难得的机会,也真诚希望未来还能参与更多的“头脑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