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建立物业微党校,构筑党员教育新阵地
发布时间:2014-05-13 信息来源:

201439,五里墩街道家家景园社区党委第四党支部微党校正式揭牌成立,随后,其他三个党支部的微党校也将陆续揭牌,这标志着家家景园社区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为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构建了城市社区党员教育的一个新阵地。首次开校邀请了中科大教授朱聪杰给党员做了一次心理辅导报告,全体党员还围绕社会热点、居民关心的贯彻中央厉行节约时家庭如何节约、对云南昆明火车站事件的看法进行了专题讨论。

  一、背景起因

  家家景园社区按照党员居住地划分4个网格党支部,共直管党员132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社区党员因行动不便、工作请假不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存在着集中开会难、活动开展难、学习培训难的“三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在职的青年党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平台,教育管理存在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此,社区在深入调研走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在社区原有物业党建联盟的基础上推行“微党校”,为党员学习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也能解决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抓手的难题。

  二、主要做法

  1、选好校长,强化保障,确保党员学习“有地方”。一是合理布局选点。按照“党员相对集中、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对全区社区党员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在充分考虑党员出行方便的基础上,按照同个小区步行10分钟区域设置1所“微党校”的标准,合理布局设置“微党校”,最大限度地方便党员开展活动。如四个微党校分别设在在颐和花园物业管理处、庐阳佳苑长城物业管理处、凤凰城二期银城物业管理处、家世界广场物业管理处。二是严格选拔标准。把选配校长作为建立微党校的首要任务,严格设置选拔条件和标准,要求担任“微党校”校长的党员必须是水平高、热情高、威望高、觉悟高的“四高”党员,在辖区党员群众中具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在此基础上,采取“党员选、群众推、自己荐、组织聘”的形式,通过层层选拔评比,最终由党员自己评选产生“微党校”校长。三是强化资金保障。采取社区党委拨一点、党校成员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为每个“微党校”配备桌子、板凳、书报架等硬件设施,一年落实1000元的活动经费,订阅《人民日报》、《合肥日报》、《党的建设》和《社区党建》等学习资料,解决活动设施、经费和学习资料不足的问题,保证党校的正常运行。

  2、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确保党员学习“有兴趣”。针对党员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主题“课堂”,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开设理论课堂。结合每年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每季度开设1-2次理论知识课堂,采取集中宣读、视频讲座、分散自学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让党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加强对时事政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知识学习,确保党员思想的先进性。二是开设流动课堂。将课堂地点设在党员较为集中的居民楼栋内,不预先设定主题,由党员自由发言,党员上可谈国家大事,下可谈微琐事,让党员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增长知识、消疑解惑、增进感情、扩大共识。三是开设送学课堂。对因生病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活动的党员,由校长组织部分党员上门送学,告知“微党校”近期学习内容,确保党员定期参加学习,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四是开设实践课堂。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时事政策等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考察等活动。

  3、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确保党员学习“有实效”。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同时,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一是要开展岗位认领活动。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微党校”为党员设置绿化养护、信息传递、政策宣传等类别的奉献岗,由党员根据工作实际和兴趣爱好自行认领,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好事。二是要开展参政议政活动。组织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各项事务,引导党员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建言献计。三是要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党员按照承诺的实事,联合其他党员深入开展比学习、比实绩、比贡献活动,主动为居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4、健全制度,强化考评,确保党校发展“有活力”。坚持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确保“微党校”规范有序运行。一是要健全管理制度。要制定《社区微党校管理办法》、《社区微党校校长考评办法》、《社区微党校日常学习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委员及学员的职责,规范定期学习、参与活动等各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党员学习情况学时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要求每个“微党校”每季度必须开展2-3次学习和其他实践活动,每个学员每月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二是要强化日常考核。社区党委建立“季评比、年总评”制度,定期对党校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党员记学习笔记、参与实践活动等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员队伍,全面监督党校运行情况和党员参加学习情况,有效提高党员参学积极性。

  三、预估成效

  社区微党校的建立,为社区党员学习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按照运营一年时间能预估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搭建党员教育新平台。社区“微党校”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很大一部分在职党员、老党员、流动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重新回到组织生活中,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学习难组织、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能有效激活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神经末梢”。

  2、方便党员开展活动。“微党校”通过开展集中学习、主题讨论等活动,使党员重新回归到党的生活当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社区“微党校”通过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等知识的教育,以及进行时事政策、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使党员更加清楚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促使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党性意识,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4、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党员在参加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中,为辖区居民解决就业、帮困助残、矛盾纠纷调处等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树立党员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把握重点

  1、选优配强校长是关键。“微党校”能否办得成功,得到党员的认可,关键是要选好校长,只有选好“领头雁”,充分发挥校长的示范带动作用,才能保证党校建得起,见实效。在微党校校长的选择上,要严格标准和条件,积极发扬民主,把选择权交给广大党员,由党员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评判和选择,校长要有一定专长、素质较高、口碑好、公德心强的党员,使选出来的校长真正做到了组织放心、党员满意。

  2、强化资金支持是保障。“微党校”作为社区教育管理党员的一种新模式,其定位是由党员自行组织,并得到上级党组织支持的一种非盈利性组织。正因其非盈利和公益性特征,党校活动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开展活动所需费用,除发动社会捐助、辖区单位赞助、党员自筹等形式解决一部分外,很大部分需要由上级党组织统筹解决。因此,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对新成立“微党校”提供桌椅等硬件设施,对建成的“微党校”每年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用来购买报纸、杂志等学习资料,以及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确保“微党校”正常运转。

  3、创新学习形式是重点。“微党校”的学员,从来源上看主要是一些退休老党员和在职党员,这些党员文化层次、理论素养不同,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党员干部的标准进行教育培训。要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要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党员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注重解决其对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认识。在学习形式上,要从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多采用播放视频、自由讨论、辅导报告等形式,以党员能够听得进去、听得明白的语言和方式开展学习,提高党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健全制度机制是根本。“微党校”能否办得成功,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并不断发展壮大,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认可,成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品牌,除了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外,根本的还是要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学员考核、运行监督、经费保障和资产管理等各项制度,以制度来管人,以制度来确保运行的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