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先锋资讯
荷叶地街道探索推行党员个性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4-05-13 信息来源:

荷叶地街道将创新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之一,针对辖区不同类型党员,推出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全覆盖。

一是搭建“飞信”互动平台,探索“风筝”模式联系流动党员。把辖区内所有流动党员加成“飞信”用户,在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借助手机平台,党组织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务工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家乡的发展变化等,同时外出党员也向党组织反馈带回外地的先进经验,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目前,已累计向12名流动党员发送学习信息46条,收到留言53条,这种“风筝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他们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展“上门送学”和“结对帮学”活动,探索“亲人”模式温暖困难党员。结合开展的“把群众当亲人”活动,街道、社区57名领导干部与辖区123名党员“结亲”,每月上门送学一次,帮助行动困难、视力差、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学习。根据要求,每位领导干部均根据帮扶党员实际量身制定了帮扶计划,并帮助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存在困难。据统计,目前已累计开展送学196人次,帮助记录笔记和心得2万余字,解决大小困难64个。按照“同学习、同考核”的要求,下步街道将对领导干部和帮扶对象的学习教育进行捆绑式考核。

三是设立“网络家园”,探索“虚实结合”模式凝聚在职党员。借助绝大多数在职党员具备“网民”身份的优势,街道、社区两级设立“网络家园”。依托QQ群发布会议通知,开展在线主题讨论,引导在职党员在业余时间勤学善思;利用网站上传学习资料、定期通报活动进展等,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除网络学习外,针对在职党员工作忙的实际,在全街探索推行“集中学习+个别约谈”方式,不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向党组织当面汇报思想、学习状况。目前,各社区除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外,累计组织33名在职党员进行了个别约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党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