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社区干部培训班班于6月29日在青岛开班了。来自全区不同社区的60名学员济济一堂,承载着领导的期望与寄托,担负着增长学识、提升素养、锤炼党性的任务,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生活。先后学习了《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和谐社区建设的热点问题和操作思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工作创新》等课程,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和谐社区建设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这些因素决定了和谐社区建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区要变得和谐,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我想:大体应朝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方向发展。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要结合社区实际,突出重点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工作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具有领导核心作用。当前,要紧密结合市、区委提出的“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延伸,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我将以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结合社区现在大学生党员和年轻党员逐渐增多现象,针对这部分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解决管理中存在“五难”—— 去向掌握难、日常管理难、教育开展难、活动组织难、作用发挥难的现状,在社区所建立的“网络党支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QQ群+飞信+党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对社区在册、在职、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长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真正使社区党的组织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确保和谐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推进社区民主自治
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居民自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决权,依法解决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居民自治的推进要以和谐社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区是居民自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者是辨证的统一体,不可分割。推进民主自治建设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应畅通民主议事的渠道,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协调会、点评台、公开征询、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和分析社情民意,兼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好居民群众的诉求,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进社区和谐稳定。
三、提升社区文明程度
和谐社区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各要素健康发育、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和谐社区的构成要素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邻里环境;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稳定、和谐的社区安全环境;及时化解民事纠纷的有效调解机制;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崇尚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及高水平的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等等。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应竭尽所能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夯实和谐社会基础不懈努力。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要针对社区居民结构变化、需求多样的实际,从本社区实际出发,突出“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追求”这一主线,社区紧紧围绕“关爱弱势促和谐、为民服务零距离”这一主题,以关爱“一老一少”这两个特殊群体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味,积极打造“三型社区”即为老服务,依托社区社工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健康型”社区、为幼服务,打造“关爱型”社区、为民服务,打造“平安型”社区。努力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大力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形成团结互助、帮贫济困的社区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