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市老年大学校长杨思松来蜀山区老年大学调研。市老年大学常委副校长阚建华、余小平,市老年大学副校长袁燕等;区委书记葛斌,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杨森,区老年大学校长郑贤刚陪同调研。区老干局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杨思松一行实地察看了老年大学的教室,详细了解学校办学、软硬件设施等情况,并走进课堂与学员进行交流。在庐剧班,当看到88岁高龄的庐剧女演员丁玉兰在给学员们认真上课时,杨思松指出,老年教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思想,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向丁玉兰等老师提前致以节日的问候,也希望学员们精神越来越愉快,在老年大学里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全区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相关工作汇报,详细了解我区老年大学办学情况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杨思松对蜀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给予肯定,希望蜀山区牢牢抓住老年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老年大学办学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把蜀山区老年大学办成全市一流的老年大学。
杨思松指出,老年大学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老年大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统筹谋划老年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联合群团组织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全区老年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要注重加强基层办学,在办好现有老年大学的基础上,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实现乡(镇、街道)老年教育全覆盖,使每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年教育,在整体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葛斌指出,近年来,全区老年教育工作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老年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氛围;区、街道、社区三级教育网络日趋完善,形成了社区教育、文化站、老年学校“三位一体”的老年教育模式;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场地、人员、教师、经费、活动“五有”要求;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老年人受教面明显上升;管理服务逐步规范,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灵活;老教工作成效明显,受到社会和老年朋友的广泛好评。下一步将继续抓好落实,把老年大学办好,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大学发展水平。
杨森指出,蜀山区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老年教育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发挥“银色智慧”,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据悉, 蜀山区12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开办了老年学校,其中三所获省级示范学校;94个社区(村居)办老年学校57所,其中12所获市级示范学校,16所获市级信得过学校,镇、街道、村居建校率65%,学员人数21960 人,老年人入学率24.6 %。区老年大学成立于1998年,目前有60-150平米教室17个,开设专业30个,班级84个,教师47人,在校学员 3314人。
编辑:吴琛 审核:杨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