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深圳市、南山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结合内地以及我区实际情况,拟提出“对如何提升蜀山区城市绿化水平”的建议,其内容如下:
一、以规划为先导,编制蜀山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从现有的蜀山区绿化指标分析,我区绿量是相当高的(注:目前我区对外公布的三项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6.74%、绿地率62.86%、人均公共绿地
二、以发展为第一要义,进一步扩大城区绿化总量。
从现有绿化指标来看,城区绿量是较高的,这主要得益于原来的一山一水(大蜀山、董铺水库),但如果弃去一山一水不谈,辖区绿化要有一个大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在城郊结合部上下功夫,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郊结合部是目前增长城区绿量的主体。虽然目前城郊结合部绿化总量小,城市园林化程度较低,但宜绿化的潜力是巨大的,二环以外至绕城高速范围内宜绿化地块(但又不宜开发的,因为这些地块受董铺水库水资源保护的制约)我们可以通过征地或租地办法进行绿化,将建成主题公园或绿化广场。如正在规划建设的四季花海、樊洼生态公园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中心区绿量的发展。现有中心区绿量主要得益于大、中院校和部队,以及开发住宅小区绿化,中心区绿化发展是有限的,因为中心区土地寸土寸金,要大面积绿化很难做到,不过可以通过拆违建绿、找地建绿、腾地建园、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举措来建造绿地。
1、拆违建绿:前几年政府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建成街头绿地达十几万平方米。
2、找地建绿:近三年来绿化大会战项目中,城区开展找地建绿、见缝插绿,累计实施零星空地绿化达20多万平方米。
3、腾地建绿:2010年合肥燃气集团公司在贵池路与合作化南路西南角建的腾出10000平方米不做地产开发而是建成一个小型公园,就是“腾地建园”的一个典型事例。大力提倡政府、驻区单位、开发商学习燃气集团的做法,腾地建园、为民造福。
4、立体绿化主要有垂直绿化、屋顶花园。学习深圳市的做法,在人行天桥、立交桥、高架桥实施了披绿、挂绿、栽植攀援植物,开始地面绿化向空中要绿;采取有效激励办法,鼓励辖区有实力单位进行屋顶花园建设。
5、拆墙透绿:近几年来,驻区各大、中院校如安农大、安医大、安大、合肥学院、中科大、部队等将沿街道路两侧实体围墙改建为栅栏式穿透围墙,把围墙内的绿化透视出来,增加城区道路绿化透视率。
(三)实施和推进城乡绿化“无缝对接”。实施城乡绿化是今后几年或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保证我区绿色总量持续增长的源泉。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可以将城区园林景观延伸到农村,同时将农村森林景观辐射到市区,实现资源共享;以“绿化美好乡村”为契机,认真抓好农村植树造林工作,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开发建设农村“绿色氧吧”。
三、以科学建绿为统揽,进一步提升我区绿化品味。
从深圳市城市绿化来分析,他们很讲究树种的搭配,有色树种和绿色植物的合理利用,道路绿化以现有绿地为基础,以线状绿带为骨架,以点状绿地为重点,以开花植物为基调,配合色彩鲜艳的彩叶植物,形成大尺度、多树种、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 “一路一景观”的道路绿化品牌。因此,我区在今后的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绿化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城区绿化设计,以科学搭配、大片栽植和组合色块,来体现现代的群体效果,例如,每年提升2—3条功能各异的道路绿色景观带或绿化走廊,绿化效果达到“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每年营造2个特色鲜亮的主题公园,达到“一园一特色”,使城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在苗木树种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乡土树种,提高林木存活率。但是也要大胆创新,选择具有耐抗逆性、高大挺拔、长势好的优良种苗,以提高绿化质量(注:深圳人90年代末从台湾地区引种小叶榄仁作为行道树广泛种植,就是例证)。在城区中心绿化空间有限前提下,提倡多层结构绿化显得格外重要。要尽力在有条件的路段形成上有冠大、荫浓的乔木,中有高矮错落有致的灌木,下有鲜花和草坪的绿化格局。
四、以强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化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实施,更需要精心呵护和管理。一是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管理体制建设。目前区农林水务局是我区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主要职能部门,自今年元月一日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重心下移后,根据需要,区政府成立了“蜀山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心”(区农林水务局二级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整了区农林水务局的三定方案,内设机构四科一办;在养护管理体制上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局机关科室人手少,园林专业人员不够,园林精细化管理缺乏,刚成立的区养管中心除承担全区绿化监管职责外,还承担部分绿化养护任务(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因此工作效率低下、监管职责不到位,导致今年度我区在全市园林绿化养护考核中名次靠后。为此,加强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巩固和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建设,一方面将局机关业务领导、科室人员配齐配强,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增强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将区养管中心部分“运动员”解放出来,全部充当“裁判员”,加大内部工作体制改革,激发职工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全区绿化监管中。最理想的参照深圳的做法,将市政实施(含绿道建设)、园林实施、部分环卫实施等相近行业城市元素的建设和管理合并为一个新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规划建设,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发挥城市建设和管理最大效益化。二是加大养管改革力度,全面实行市场化养管,建立和健全督查机制。深圳南山区管理模式和考核办法:社区绿化和道路绿化全部实施外包、合同制管理。深圳市绿化养管标准分四个等级:特级养护标准每平方米18.9元,一级养护标准每平方米12.9元:二级养护标准每平方米8.9元:三级养护标准每平方米3.3元。其中南山区全部实施实施二级养护标准每平方米8.9元;招标时下浮8%点,实际中标价每平方米8.2元。南山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对区属公共绿地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管、检查验收。绿化养护验收检查包括日常、月度检查;每次检查验收评为: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并予以公布,以每月检查结果兑现养管经费。因此,我区提高园林绿化养管水平,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养护管理全部推行社会养管、合同制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养管标准(注:目前我区一级绿化养护标准是每平方米4.5元,与深圳相差甚大),细化管理职责和任务,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考核体系,加强属地管理,区政府应将各镇街园园林绿化考核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中加以监管。区绿化养护管理中心负责全区范围内园林绿化监管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