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先锋网专稿:近年来,宿州市砀山县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助推党建引领扶贫,坚持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相结合,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开启“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带动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全县95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贫困村贫困户按照合作企业要求,提供生态优质原料,合作企业托底收购,推动合作共赢,实现“订单脱贫”。砀山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630户贫困户果农,每年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签订购销协议。村党组织积极组织有劳动力贫困户,到企业从事分拣、包装、保鲜等农产品初级加工工作。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后签订用工合同、安排岗位就业,在龙头企业取得劳务收入,实现“技能脱贫”。
开启“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牵动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采取党支部创办、领办等方式,把党员骨干、创业大户和致富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市场资源,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农户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取得劳务、股权收益或分红协作经营收入,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李庄、唐寨、良梨等镇村党组织牵头的食用菌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入社培植食用菌,合作社负责提供食用菌种、技术指导、跟踪监管和市场销售等全程服务,做到“一村一社一产业”。
开启“党支部+党员干部+贫困户”促动模式。该县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办法,为60个贫困村选派懂经营、善管理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赋予“第一书记”统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具体责任。结合实施“农村党员责任制”工程,推行农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一带二”模式。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由村“两委”集体研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推动每名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党员至少与2户以上贫困户连心结对。建立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台账和承诺书,并以多种形式在村级组织阵地和贫困户门前进行公示,压实帮扶责任。通过开展培训,帮扶人主动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实用技术、解决困难问题,定期入户了解产业发展状况,留电话、加微信随时沟通,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全环节帮扶,实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形成党员干部用心帮、贫困群众用力干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